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适合度分析——以高中体育教学为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_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21世纪初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最为激动人心、最为波澜壮阔的“乐章”。在这一“乐章”中,有很多崭新的观念、全新的做法,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标志。新课程设想的学习方式最终要形成的局面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即形成个性化学习方式。然而在实施过程当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例如,一线教师对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本质缺乏理解,出现了“自主自由化”、“合作形式化”、“探究表面化”的这种“形”似而“神”不似的现状;或是不了解这三种学习方式的适用条件和局限弱点,导致滥用和误用的现象;更有甚者由于对新学习方式理解的偏差,出现了抵制的情绪等等。面对诸如以上问题,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学者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论述。通过逻辑分析法,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本质出发,阐述了这三种学习方式在体育课堂中的内涵与特征;概括了这三种学习方式在体育课堂中特有的表现形态;论述了这三种学习方式的关系;理清了这三种学习方式各自在完成体育课程五大领域目标中的适合度;分析了由于性别差异、认知方式差异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偏好;提出了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学习方式,并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例举了一些具体内容与其相匹配的学习方式;最后指出了有效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学主体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其他文献
语文学习受到学校管理因素、环境因素、学生背景以及师资水平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传统的教育评价忽视了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仅以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校效能
研究目的:人体在大强度、短时间的剧烈运动过程中,机体承受着较大的负荷。随着运动时间推移、运动负荷的增加以及能源物质的消耗,运动员的做功能力产生变化。在此过程中,机体
学位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作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中国特色”问题,已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但大多数现有研究是把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群体来进行,没有对不同抚养方式下留守儿童的
地方高校教学督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考虑到地方高校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与需求,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