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隔代抚养现象及其对留守儿童性格和学业的影响——借鉴北美人类学思维对山东省莒县Y村的个案分析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5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作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中国特色”问题,已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但大多数现有研究是把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群体来进行,没有对不同抚养方式下留守儿童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且多数研究较多关注其性格,而对其学业问题重视不够,对北方农村场景研究也不多。 本文借鉴北美文化与人格研究模式,尤其是其中育儿方式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以山东Y村为个案,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访谈及比较法,对隔代抚养方式下的留守儿童作个案分析,总结农村隔代抚养方式特点及其对留守儿童学业的影响。 正文部分首先借鉴北美人类学育儿方式研究的概念和方法,对隔代抚养方式下的留守儿童个案分析,从生活方面、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经济支持方面、教育期望方面、情感交流方面、独立自主方面和惩罚八方面总结了隔代抚养的特点,分析了隔代抚养方式下留守儿童的“共同人格”,然后又分别从儿童的视角和教师的视角入手,通过调查问卷,从学习动机与理想、学习习惯与行为、学习兴趣与态度、学习时间与效率、学习辅导与监督、学业成绩与鼓励等六方面分析了隔代抚养方式下的留守儿童学业特点。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的最后提出,处于关键期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其身心发展与教师、监护人、社会所共同营造的教育环境密切相关。 本文研究认为,农村隔代抚养现象并不会必然导致孩子学好或者变坏,儿童的人格与学业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对其学业成绩还有较多的积极意义。但是这种方式却与现有研究相比,这是本文较有新意之处。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天津市四所高校790名学生进行测试,考察当今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特点,进而探索积极心理资本、学习倦怠和学习策略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结果
学位
数据挖掘是20世纪末兴起的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它可以从数据库、数据仓库以及其它数据源中,自动抽取或发现出有用的模式知识。目前,数据挖掘领域研究的重点逐渐从知识发现方法转移
语文学习受到学校管理因素、环境因素、学生背景以及师资水平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传统的教育评价忽视了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仅以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校效能
研究目的:人体在大强度、短时间的剧烈运动过程中,机体承受着较大的负荷。随着运动时间推移、运动负荷的增加以及能源物质的消耗,运动员的做功能力产生变化。在此过程中,机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