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作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中国特色”问题,已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但大多数现有研究是把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群体来进行,没有对不同抚养方式下留守儿童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且多数研究较多关注其性格,而对其学业问题重视不够,对北方农村场景研究也不多。
本文借鉴北美文化与人格研究模式,尤其是其中育儿方式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以山东Y村为个案,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访谈及比较法,对隔代抚养方式下的留守儿童作个案分析,总结农村隔代抚养方式特点及其对留守儿童学业的影响。
正文部分首先借鉴北美人类学育儿方式研究的概念和方法,对隔代抚养方式下的留守儿童个案分析,从生活方面、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经济支持方面、教育期望方面、情感交流方面、独立自主方面和惩罚八方面总结了隔代抚养的特点,分析了隔代抚养方式下留守儿童的“共同人格”,然后又分别从儿童的视角和教师的视角入手,通过调查问卷,从学习动机与理想、学习习惯与行为、学习兴趣与态度、学习时间与效率、学习辅导与监督、学业成绩与鼓励等六方面分析了隔代抚养方式下的留守儿童学业特点。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的最后提出,处于关键期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其身心发展与教师、监护人、社会所共同营造的教育环境密切相关。
本文研究认为,农村隔代抚养现象并不会必然导致孩子学好或者变坏,儿童的人格与学业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对其学业成绩还有较多的积极意义。但是这种方式却与现有研究相比,这是本文较有新意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