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教育理论建构的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bao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受国外“关键能力”研究的启示,我国创造性地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教育改革潮流的推动下,核心素养迅速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与焦点,核心素养教育也逐渐成为了全面的教育实践。然而,在核心素养及其教育的理论讨论与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人们用“核心素养”取代“核心素养教育”叙说教育话语引发了学界的诸多质疑。那么,如何从核心素养走向核心素养教育?如何借助教育学学理视角建构核心素养教育理论体系?如何以核心素养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如何推进核心素养教育理论的普及?这些问题无疑成为了核心素养及其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研究创造性提出“核心素养教育”的概念,并基于教育学学理的视角,试图构建与之对应的核心素养教育理论体系,为学校核心素养教育的具体实践提出有效建议。基于对问题的回应,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和访谈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核心素养教育及其理论建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核心素养教育概念的创造性提出。通过对国外关键能力得失的分析,揭示了我国核心素养对国外关键能力借鉴创新的实质,创造性地提出了核心素养教育的概念。第二部分,对已有代表性教育学范式展开了学理评析。通过对赫尔巴特、杜威、凯洛夫的教育学理论代表范式的学理分析,明确了教育学学理的前进方向——回到逻辑起点、推演教育要素、揭示要素关联。第三部分,介绍了建构核心素养教育理论的技术路线。在对教育学学理展开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以“核心素养的学习”为逻辑起点,以学生-教师-课程为基本关系的起点唯一、要素丰富、逻辑严密、态势开放、关系清楚的核心素养教育理论体系。第四部分,考察了中小学核心素养教育实践的现状。研究依据所建构的核心素养教育理论设计访谈提纲,通过对重庆市部分中小学校的实地调研与教师访谈,考察了中小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理论的掌握程度及学校核心素养教育实践的现状。第五部分,提出了未来推进核心素养教育理论的思考。结合中小学开展核心素养教育的现状,提炼和总结了学校核心素养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五大问题——课程整体设计尚未完成、教学过程尚无可仿操作、教师胜任力还远远不够、教育效果测评有待建构和教育支持环境不够给力,并从理论建构的宏观角度提出了未来推进核心素养教育理论的前提——全面普及,开展理论研究与学习、载体——求同存异,整体完成课程建设、核心——角色转型,形成教师的胜任力、关键——关注学力,调整教育测评标准和保障——协同发展,创设支持的环境。
其他文献
英语构词法是扩大词汇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包括词缀法、合成法、转化法、缩略法等。正确地掌握词的构成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学习和记忆英语单词,达到扩大词汇量、提高英语
<正>这些年我们讨论贫富问题,更多的是用收入分配的概念,但我觉得现在以收入分配的概念来说明当前中国贫富问题,能解释的已经很有限。要将中国贫富问题说清楚,至少要考虑到这
甘特图是在1917年由亨利·甘特开发的,内在思想相对简单,基本是一组线条图。多数管理者由此极为便利地弄清一项任务还剩下哪些工作要做,并可评估工作是提前还是滞后,或是正常
供应商选择是当代企业运营中的重要决策问题。传统的供应商选择往往把目光集中在采购活动的本身。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产生,制造商意识到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
实现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任务驱动法是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法,它可以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精神。以
人类社会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文明的演化。与父权文明的历史演化轨迹具有互文互喻性相通的,是文学创作中对“父亲”形象和父性话语的重构和解构。这种重构
脑室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与CT和MRI吕京光①曲洪尚②刘实①综述柳澄①审校本文复习文献,综述了发生于脑室系统占位性病变的CT和MR表现特征,并比较两者的诊断价值。1侧脑室内占位性病变1.1脉络
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的演进共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产生了四种模式。对发达国家来说,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互动系统由低级发展模式向成熟发展模式的转变大致有两条路径:先增加
首先介绍了目前进行空间发动机羽流研究的必要性,同时说明地面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都是研究空间发动机羽流特性的有效手段,两者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羽流地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