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历史时期。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的典型形态发展到此时被激进的有识之士一阵口诛笔伐。正当传统文人画似要步入穷途之时,新一代文人画家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锲而不舍地追求“带有文人之性质”的近代文人画。与此同时,在欧洲画坛孕育的巨大变革也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席卷了整个西方社会。现代派绘画以偏离传统写实风格的形态,宣示了画家主观精神的决定性作用。欧洲画家们再也不满足于重现客观对象,并将绘画拉回到真正属于它的基本形态。中国近代文人画与欧洲现代派绘画大致处于同一时期,也似乎颇许有多相似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态度。但作为根植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绘画,两者也存在明显差异。这样看来它们之间的比较研究就显得必要且顺应时代了。本论文以一个绘画实践者的角度来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国近代文人画和欧洲现代派绘画各自的题材、构图、造型、色彩入手,并结合二者的自然观念、传统观念、审美感受和画家群体等多个角度进行比较。与逆向对位式研究以结论为先的方法不同,本文避免采用武断概括的结论使研究偏离正规,而从绘画实践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入手,使研究紧扣实践,进而防止空洞的理论罗列。本文以中国近代文人画和欧洲现代派绘画的比较为研究重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绪论部分,重点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章涉及的相关概念及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第一章,论述1840年至1949年间中国文人画的存在状况,概述期间关于文人画的争论;第二章,论述欧洲现代派绘画的发展情况和它产生的渊源;第三章为本论文的重点,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分别从绘画的题材、自然观念、构图语言、用笔、色彩语言、造型语言、审美感受以及画家群体特征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的异同比较研究。笔者从以上研究得出结论:中国近代文人画与欧洲现代派绘画产生于各自不同的文化体系,没有孰优孰劣的高低之分,既不能孤芳自赏,对外来艺术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西化,无视中国画本身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