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多巴胺封装蚯蚓血红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安全性的初步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kkkkk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目的是从鲜活蚯蚓体内提取具有携氧活性的蚯蚓血红蛋白(hemerythrin,Hr),以及以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对蚯蚓血红蛋白进行封装,得到一种新的血红蛋白氧载体PDA-Hr。通过研究PDA-Hr NPs对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和对动物血液及脏器的影响,探索以Hr建立PDA-Hr NPs这种新型血红蛋白氧载体(Hemoglobin-Based Oxygen Carrier,HBOC)的可行性。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蚯蚓血红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目的:从鲜活蚯蚓分离纯化蚯蚓血红蛋白,并进行结构和活性鉴定。方法:(1)分离纯化方法:通过萃取、层析、超滤、冻干等方法分离纯化Hr。(2)结构鉴定方法:以SDS-PAGE电泳法、紫外和红外光谱法和对蚯蚓血红蛋白进行结构鉴定。(3)活性鉴定方法:以氧解离曲线检测法对蚯蚓血红蛋白活性进行鉴定。结果:(1)建立一套以硫酸铵/聚乙二醇双水相萃取、低温高速离心、透析、超滤浓缩、葡聚糖凝胶层析方法提取蚯蚓血红蛋白的方案。(2)提取物SDS-PAGE凝胶电泳条带与Gen Bank中的数据和其他方法分离纯化的蚯蚓血红蛋白SDS-PAGE电泳图对比一致。提取物紫外扫描光谱出现了卟啉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中出现了特征性的酰胺基团,与牛血红蛋白相似。(3)蚯蚓血红蛋白P50为9.44mm Hg,氧解离曲线的Hill系数为1.75。结论:已经建立从蚯蚓分离纯化具有携氧活性的蚯蚓血红蛋白的方法;提取物经SDS-PAGE凝胶电泳法、紫外和红外光谱法和氧解离曲线检测法鉴定:结构完整具备携氧活性。第二部分PDA-Hr NPs的制备目的:获得聚多巴胺封装蚯蚓血红蛋白纳米颗粒这种新型血红蛋白氧载体。方法:(1)封装方法:在碱性条件下,将多巴胺粉末与血红蛋白粉末充分搅拌,然后制成冻干粉。(2)结构检测方法:以马尔文粒度仪测量纳米颗粒粒径,以紫外扫描光谱法检测其结构。(3)活性测定方法:氧解离曲线检测法检测其携氧活性。结果:(1)实验得到了黑色冻干粉。(2)该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为200nm,PDI:0.22。蚯蚓血红蛋白酰胺Ⅰ、酰胺Ⅱ化学键所对应的特征峰未见明显改变。并且,在800至1000cm-1之间出现了PDA封装产生的特征峰。(3)PDA-Hr NPs氧解离曲线与Hr解离曲线相似,P50:10.83mm Hg,氧解离曲线Hill系数:1.58。结论:本部分制备PDA-Hr NPs方法可行,该纳米颗粒保留了蚯蚓血红蛋白原有的结构特征及携氧活性。第三部分PDA-Hr NPs对巨噬细胞毒性的研究目的:评估聚多巴胺封装蚯蚓血红蛋白纳米颗粒巨噬细胞毒性。方法:(1)巨噬细胞诱导方法:以佛波酯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2)巨噬细胞存活率检测方法:以CCK-8检测巨噬细胞的存活率,比较差异。(3)分组方法:对照组为Normal组,使用RPMI-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实验组分为:BHb组、Hr组、PDA-Bhb组、PDA-Hr组,以不同浓度的多种HBOCs与巨噬细胞共孵育。结果:(1)HBOCs与巨噬细胞共孵育6h时,血红蛋白与纳米颗粒都一定程度的降低了巨噬细胞的存活率。在各组不同浓度的HBOC中,Hr所引起的巨噬细胞毒性始终小于BHb所引起的毒性(p<0.05)。当HBOCs浓度大于或等于2.5mg/ml时,PDA-Hr NPs相比于PDA-BHb NPs有较小的巨噬细胞毒性(p<0.05)。(2)当巨噬细胞与HBOCs共同孵育24小时后,在各个浓度的HBOC中Hr对巨噬细胞的毒性最低(p<0.05)。PDA-BHb NPs与PDA-Hr NPs的巨噬细胞毒性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DA-Hr NPs的巨噬细胞毒性较小。第四部分PDA-Hr NPs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目的:研究聚多巴胺封装蚯蚓血红蛋白纳米颗粒对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1)分组方法:对照组为Normal组,使用RPMI-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实验组分为:BHb组、Hr组、PDA-Bhb组、PDA-Hr组,以不同浓度的多种HBOCs与巨噬细胞共孵育。(2)检测方法:以Griess法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细胞NO分泌含量。以CCK-8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以Elisa试剂盒法检测各组内皮细胞分泌VCAM-1的含量。结果:(1)当HBOCs浓度为4mg/ml时,BHb组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0.05)。(2)当各组HBOC浓度为1mg/ml时,各组VCAM-1的浓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HBOC浓度为2.5mg/ml时,PDA-BHb组VCAM-1的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3)各浓度的PDA-BHb组和PDA-Hr组培养基中的NO浓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r组中的NO浓度始终高于BHb组(p<0.05)。Hr组与PDA-BHb组和PDA-Hr组中的NO浓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DA封装血红蛋白,能够减少血红蛋白对培养基中NO的消耗以及内皮细胞损伤,PDA-Hr NPs的内皮细胞毒性较小。第五部分PDA-Hr NPs体内安全性的初步研究目的:初步评估PDA-Hr NPs在小动物体内的安全性。方法:(1)分组方法:将24只SPF级健康Balb/c小鼠,体重严格控制在23g-25g,标号。随机分为对照组(0.9%Na CL,8ml/Kg,n=8),实验组:蚯蚓血红蛋白组(Hr,8ml/Kg,n=8);蚯蚓血红蛋白纳米颗粒组(PDA-Hr,8ml/Kg,n=8)。使小鼠体内外源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约1100mg/L。(2)检测方法:以血常规分析仪对小鼠血液中WBC、RBC、HGB、PLT进行检测。取小鼠心、肝、肾组织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1)PDA-Hr NPs未引发小鼠WBC、HGB显著改变;造成小鼠RBC、PLT轻微降低。(2)PDA-Hr NPs引起小鼠肝脏轻微变性,未引发明显心脏和肾脏损伤。结论:PDA-Hr NPs总体安全性较好,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1、探讨SSPHs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2、探讨SSPHs能否对抗传统化疗药物CTX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3、探讨SSPHs能否通过提高抗肿瘤免疫作用从而增强PD-1的作用。方法:1.SSPHs逆转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体外采用CCK8法检测SSPHs对小鼠肝癌细胞株H22和Hepa1-6的敏感性,以选取抑制作用更强的细胞株进行体内实验。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分组后即开
学位
目的:建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损伤模型,观察Ox-LDL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来源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第四内含子中的2
学位
目的研究鹅不食草心菊内酯(Helenalin)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PI3K/Akt/m TOR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Helenalin对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制备将6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以下2个组:Ⅰ组(22只)和Ⅱ组(46只),Ⅰ组SD大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Ⅱ组SD大鼠则用50%的CCl4橄榄油溶液按2m L/kg灌胃制备肝纤维化
学位
目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慢性关节退变性疾病。极化的巨噬细胞在炎症性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外泌体的研究发现,基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的外泌体对巨噬细胞具有明显的极化作用,使其转变为抗炎型巨噬细胞,分泌抗炎型炎症因子,因此炎症微环境的改变对OA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作为具有强大的增殖分化及自我更新潜能,其源性外泌体保留了细胞本身的
学位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老鼠簕生物碱A(Acanthus ilicifolius alkaloid A,HBOA)能否缓解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所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损伤作用。此外,并进一步探讨了HBOA是否通过调控NAFLD大鼠肝脂质生成相关因子及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
学位
期刊
目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的主要成分。靶向CAFs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中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式。通过转录组学测序、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细胞、临床标本检测,我们发现CAFs高表达NRK(Nik-related kinase),并且我们进一步探究CAFs高表达NRK
学位
期刊
目的探讨白花丹素(Plumbagin,PLM)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吉非替尼(Gefitinib)原发性耐药与获得性耐药的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1.在LUAD细胞HCC827上通过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细胞株HCC827 GR
学位
目的: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作用机理研究;2.通过RNA-Seq技术比较TSA干预前列腺癌细胞22RV1和DU145的转录组表达差异,探讨TSA对前列腺癌细胞可能的作用机制;3.探讨TSA抗前列腺癌的药理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1.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TSA对PCa的作用机制研究。2.TS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