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对膝关节骨关节炎作用的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88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慢性关节退变性疾病。极化的巨噬细胞在炎症性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外泌体的研究发现,基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的外泌体对巨噬细胞具有明显的极化作用,使其转变为抗炎型巨噬细胞,分泌抗炎型炎症因子,因此炎症微环境的改变对OA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作为具有强大的增殖分化及自我更新潜能,其源性外泌体保留了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并且外泌体相对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双层膜结构也提高了自身稳定性。本研究主要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的外泌体对巨噬细胞的极化,进而通过关节炎症微环境的改变,从体内外炎症模型进行验证,延缓疾病发展进程,达到治疗OA的目的。方法:第一部分,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提取,通过培养得到稳定的细胞系。使用流式细胞术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并进行诱导分化,进一步鉴定。然后对细胞上清液进行梯度离心,得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的外泌体,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大小,纳米粒径追踪分析仪分析外泌体粒径分布,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对外泌体标志性抗原进行鉴定。第二部分,使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的外泌体促使巨噬细胞极化,进而影响关节炎症微环境的体外研究。我们首先应用不同浓度的外泌体作用巨噬细胞,通过标记的外泌体,观察巨噬细胞外泌体的摄取。q RT-PCR验证相关炎症因子,以说明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流式细胞术进一步验证M2巨噬细胞表面标志性抗原。接下来我们建立OA体外模型,用M2巨噬细胞上清作用OA体外模型,q RT-PCR、Western Blot等检测对微环境中相关的炎症因子进行检测。第三部分,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体内关节炎模型中软骨损伤修复的干预与评估。为了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巨噬细胞的极化作用减轻OA的发展进程。我们通过剪断SD大鼠双膝前后交叉韧带,构建膝关节不稳定的OA模型。待模型建立成熟后,向关节腔内注射外泌体,通过大体观察及评分、膝关节石蜡切片HE及番红-固绿染色观察OA在第4周及第8周时OA模型关节面的损伤程度。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滑膜巨噬细胞抗原CD206和Arg1,及关节面软骨细胞MMP13含量表达进行分析,探究M2巨噬细胞的分布情况及微环境中软骨细胞炎症程度的评估。结果:本研究中提取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呈现长梭形,螺旋状紧密排列贴壁生长,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对表面抗原CD105,CD90,CD73,CD44鉴定,均高表达。然后通过梯度离心法从细胞上清中成功分离外泌体,具有清晰双层囊膜结构,呈环形茶托状或一侧凹陷的半球形(立体结构),形态均一,粒径在30-150nm范围。然后用外泌体作用巨噬细胞,使巨噬细胞向M2极化,其中M2标志Arg1表达增高,M1标志i NOS、CD86表达下调。然后通过M2上清作用炎症软骨模型,抗炎因子指标IL-4增高,炎症因子指标TNF-α、MMP13表达下调。同时,我们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向ACLT的OA模型注射外泌体,观察标本大体观,组织HE、番红O-固绿及免疫组化检测,发现M2巨噬细胞向关节滑膜聚集,关节炎症明显降低。实验结果表明来源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能够通过促进巨噬细胞极化从而减轻关节炎的进展。结论:来源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对巨噬细胞有明显的极化作用,使其向抗炎M2型巨噬细胞发展。通过体外实验证实了其具有改变炎症微环境从而起到抗炎作用,并在体内发挥同样的作用,保护并减轻OA发展进程。本研究通过探究炎症微环境改变,对缓解炎症性疾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对减轻OA的进程提供了新的方向,有望在将来为OA治疗提供新方法。
其他文献
为了使小学生从被迫完成作业转变为主动完成作业,从而拥有牢固的数学基础,数学教师应在充分把握“双减”政策的基础上,探究提升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方式。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数学作业设计原则,即层次性和减量增效;随后从布置分层作业、设计类作业、趣味作业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指出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降低笔试作业的数量,拓展数学作业的种类,以便数学作业的巩固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期刊
背景:乳腺癌是一种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包括遗传因素、激素因素、环境因素等,其又被称为“粉红杀手”。众所周知,全球女性癌症排名首位的是乳腺癌,致死率低,患病率高,而治愈率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逐渐成为疗效较好的肿瘤其中之一。2018年中国国内现状新发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发病率占19.2%,每年死亡例数有近97972例[1];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临床数据中,近几年乳腺癌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2]。
学位
目的:食管癌是一种侵略性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世界第七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六大原因。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占我国食管癌病例的90%左右。尽管新辅助化疗、局部手术、放化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进步,但ESCC预后仍然特别差,5年生存率很少超过20%。因此,探索与ESCC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的生物标志物,对于ESCC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M1(FO
学位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世界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在早期诊断、手术干预以及局部和系统辅助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乳腺癌的死亡率仍然很高。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手段在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抗HER2的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已被证明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然而,仅针对部分乳腺癌分子亚型且预后仍不理想。血管生成是许多癌症发生和转移的关键因素,同时在
学位
期刊
目的:通过草酸钙(Calcium Oxalate,CaOx)晶体干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探讨CaOx晶体诱导细胞损伤的发生机制。并利用铁死亡(ferroptosis)诱导剂及抑制剂,探究铁死亡在我们构建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草酸钙晶体(HK-2-CaOx)反应模型中的作用机制,并分析是否可以通过调控铁死亡来对CaOx晶体诱导的HK-2细胞损伤发挥调控作用。方法:使用配制CaOx晶体悬浊液干预H
学位
目的:创伤、先天性缺陷、癌症、感染和关节炎导致的骨缺损已成为全球性的医疗保健问题,影响着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人。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自体骨移植和同种异体骨移植,在有效修复骨缺损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方法是开发人工细胞外基质以改善骨细胞增殖和矿化以及作为人工植骨以避免骨病转移和免疫排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能更好的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引入了骨组织工程这一概念。组织工程包括使用相关的支架,引入适
学位
目的:1、探讨SSPHs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2、探讨SSPHs能否对抗传统化疗药物CTX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3、探讨SSPHs能否通过提高抗肿瘤免疫作用从而增强PD-1的作用。方法:1.SSPHs逆转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体外采用CCK8法检测SSPHs对小鼠肝癌细胞株H22和Hepa1-6的敏感性,以选取抑制作用更强的细胞株进行体内实验。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分组后即开
学位
目的:建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损伤模型,观察Ox-LDL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来源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第四内含子中的2
学位
目的研究鹅不食草心菊内酯(Helenalin)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PI3K/Akt/m TOR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Helenalin对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制备将6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以下2个组:Ⅰ组(22只)和Ⅱ组(46只),Ⅰ组SD大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Ⅱ组SD大鼠则用50%的CCl4橄榄油溶液按2m L/kg灌胃制备肝纤维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