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脉冲作用下的Ti基钙钛矿型氧化物溶出行为及性能研究

来源 :辽宁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iqi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技术的推动下,开发设计新型可再生能源储存与转换系统应对能源与环境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界面催化是各种反应的核心,比如电解水中的析氢反应(HER)、析氧反应(OER),燃料电池中氧还原反应(ORR)等,因此在表界面结构特征和电催化活性之间建立清晰的平台关系,是将高活性,长寿命、低成本催化剂材料应用到实际领域的必经之路。自2002年,Daihatsu首次在高温氧化还原气氛下发现Pd能够可逆的进出于La Fe0.57Co0..38Pd0.05O3晶格中,并保持稳定的高效催化活性,由此“溶出行为”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上述高温还原法受限于掺杂元素成分、制备条件及成本代价。本研究将脉冲电流技术与钙钛矿类氧化物协同调控新的界面结构相结合,主要围绕材料本征属性,如氧非计量比、结晶度与材料外部的环境如所施加的电场来系统的调控,实现钙钛矿B位过渡金属元素溶出可控化及研究脉冲电流作用下钙钛矿的基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能变化。本研究样品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首先针对名义上的氧计量比与非氧计量比,即不同的晶格缺陷态,基于大量的脉冲实验数据,探索脉冲电流在不同氧计量比下对溶出相的成分、结构、形态、尺寸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A缺位的氧非计量比,有效的脉冲电流介入会促进B位过渡金属单质Ni的溶出,同时抑制AO相生成,且基体钙钛矿相结构依旧保持稳定,与高温还原法结论一致;理论标准氧计量比时,同样的脉冲电流介入后,析出Ni-Ti金属纳米粒子同时会伴随La2O3、La等稀土元素的析出,基体结构依旧保持稳定。析出后基体形貌相对平整,观测到溶出颗粒,与材料基体相连紧密,大小分布基本均匀。钙钛矿表面负载的纳米颗粒是提高LSTN/LSTN-粉体的循环稳定性和析氧电催化活性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了煅烧温度对钙钛矿B位纳米颗粒溶出的影响,发现煅烧温度改变了基体的晶体结晶程度及结构缺陷,同时改变了金属颗粒溶出的选择性。800℃时,在500V-3Hz-90s脉冲电流作用下效果最为显著,XRD和SEM分析均证明了Ni纳米颗粒的存在,且为目前报道的溶出颗粒尺寸中最小,约4nm左右。但在1000℃和1200℃施以相同脉冲电流未发现溶出粒子。电化学测试表明800℃溶出后的活性材料具有更优异的可逆性及较大的催化活性面积,起始析氧电位最负(≈0.45V,vs.SCE),峰值电流高达到701.5m A,Ni纳米粒子的溶出显著提高钙钛矿型氧化物的OER催化活性,并加快了电极反应动力学。对于引入A缺位的La0.52Sr0.28Ti0.94Ni0.06O3,500V-3Hz-90s是使Ni纳米颗粒溶出并嵌入钙钛矿基体的最佳脉冲参数。改变脉冲电压即300V/500V/700V-3Hz-90s,在U=500V时,观察到明显的Ni(111)晶面衍射峰;但电压提高到700V时,脉冲烧结机制占主导地位,Ni特征衍射峰消失;改变脉冲时间即500V-3Hz-30s/60s/90s,所有样品均出现Ni的衍射峰,随时间的延长,Ni还原程度加深,溶出颗粒尺寸急剧减小(250nm→4nm),意味着脉冲电流法还原Ni纳米颗粒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即高密度脉冲造成形貌重构影响了溶出颗粒的尺寸;改变脉冲频率即700V-2Hz/3Hz/4Hz-90s,未观察到Ni金属颗粒的析出,但会使钙钛矿基体形貌烧结塌陷,这里为抑制A、B位金属的过度偏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电化学测试结果(CV、LSV、EIS)表明,施加脉冲电流后,无论溶出与否,活性材料的电催化活性均得到一定改善,但是活性金属纳米颗粒Ni的析出是大幅度提升电催化活性的关键因素。脉冲电流技术修饰调控钙钛矿表面状态的新方法将为设计和发展更复杂的氧化物表界面问题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案并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与实践方法,以实现先进能源材料的大范围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通过“走出去”的方式感知异域文化,应运而生的旅游文本的英汉翻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旅游文本的英汉翻译最重要的是对不同文化的准确而深入的了解,不仅要求译者对外国文化要有深入的了解,而且对于母语要有精准的表达要求。本文以作者的翻译实践——斯坦福大学自助游为例,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理论,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全文。首先,作者
目的:针对单克隆抗体存在的亲和力差、免疫原性强、非特异性及毒性等缺陷,本研究将研发可同时结合VEGFR2和EGFR且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双特异性纳米抗体,以期为纳米抗体在肿瘤治疗方面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大肠杆菌中表达目的蛋白;镍离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采用FACS法分析双特异性纳米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结合情况;运用SPR技术定量检测纳米抗体分别与抗原EGFR和VEGFR2的结合情况
目的:研究经髓芯减压联合镁棒植入治疗兔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并探索镁棒作为骨植入可降解生物材料可以支撑股骨头、防止塌陷、诱导骨及新骨生成、持续减压的作用。本实验的顺利
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不断攀升。因此,对分布式电源并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尤其部分地区还存在多种类型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情况,对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提出挑战。所以需要对分布式电源的并网进行合理规划,以保证配电网并网后安全稳定。同时扩大分布式电源并网对经济效益产生的积极影响,充分贯彻节能降耗的政策方针。本文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两种分布式电
现代农业生产中,伴随着农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使用,农药残留问题日益突出。有效监控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技术(SERS)因其高灵敏度、可实现快速无损检测等优点,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SERS基底缺乏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SERS技术的实际应用。在保留高灵敏度的同时,如何提高基底的稳定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实现
电影文学剧本《终极证人》讲述了律师宋国栋顶着重重压力调查一起强暴案件的故事。《终极证人》以一起强暴案件为触发事件,聚焦城市犯罪现象,通过将不同人物置于金钱、正义、
为了满足生命科学、医学、微电子和光学等前言科学对高品质真空窗口的需求,制备高致密度高质量的纳米金刚石真空窗口变得越来越迫切,窗口膜层的结构致密性和机械强度直接影响真空窗口的性能,而二次形核率的提高能够提升纳米金刚石膜层的致密性和机械强度,本文利用自制的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装置(MPCVD),以CH_4/H_2/Ar为气源制备纳米金刚石膜,探究了增强纳米金刚石膜二次形核的方法及经过二次形核增强后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北部边疆地区、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它的团结安定对于我国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公立医疗机构为研究对象,就内蒙古自治区公立医
盐胁迫是严重影响农林植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的非生物胁迫之一。植物耐盐特质具有多样性,因植物种类不同,其耐盐机制也存在差异。与非盐生植物相比,盐生植物在长期与盐碱土
WD40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超基因家族,与植物生长及调控密切相关。花色苷是红花黄酮类化合物的重要组成之一,多数研究发现WD40转录因子参与调控花色苷的合成。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红花中WD40转录因子进行分析,在红花基因组中鉴定到40个CtWD40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预测、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蛋白互作分析;通过qRT-PCR方法揭示了红花CtWD40亚家族40个成员在红花不同组织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