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泳安全与游泳场所救生员素质、安全管理等密切相关。救生员救生及时,处置恰当,能为后续的救治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效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而游泳救生员的质量与游泳救生员的培训关系密切。因此,研究救生员的培训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江苏省救生员培训现状与对策为研究对象,针对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的组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培训效果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分析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进一步促进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健康发展的对策,以期通过本研究,为提高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质量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发挥游泳救生员在游泳运动中的安全保障作用,促进群众性游泳健身运动的发展。研究结果如下:(1)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体系较为健全、但形式较少;培训基地主要以苏中、苏南大型的培训基地为主。救生员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培训分高、中、低不同等级,以初级、中级救生员为主,培训人数逐年增加,但通过率较低。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混合式教学,培训内容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采用统一考核方式,保证了救生员培训的质量。(2)大多数学员对教学效果持满意的态度,理论培训氛围较好,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均较为一般,且创新性不够,培训后仅38%的学员能掌握教学内容,说明在教学方法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3)总体来看江苏省救生员培训效果较好,培训对救生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救生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他们的工作规划明确性上,但培训时间安排和救生员期望培训的时间相差甚远。(4)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班讲师主要来源于政府体育部门和体育院校。讲师以中年为主,师资结构基本合理,整体文化程度较高,大部分是游泳运动员出身,多数具备中级、高级培训师资质。然而,讲师的执教年限相对较短。(5)江苏省参加游泳培训的救生员以男性为主,20-29岁的人数最多,救生员队伍学历和文化素质较高,主要来自高校和游泳馆。救生员参加培训主要出于自愿,内在行为动机驱使度较高。针对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对策:(1)进一步科学设计培训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对救生员理论与实践培训上形成合理、高效的培训机制和体系,更好的促进救生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2)完善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相关政策,有计划的组织安排游泳救生员的培训、考核、鉴定及审核工作,完善游泳救生员培训相关的执法与仲裁程序和执行机构。(3)适度增加游泳救生员培训数量,打破常规思维,探索游泳救生员培训产业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或主办游泳救生员培训班。科学调整初、中、高级救生员的培训比例,满足社会对不同等级救生员的需求。(4)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救生员的收入平衡稳定性进行调节,促使游泳救生员的收入稳定,适当提高初、中级救生员的薪资待遇,使救生员的根本利益得到切实保障。(5)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在规定范围内适当增长理论培训和技能的学习时间,使学员熟练掌握救生理论知识和救生技能。(6)合理配置资源,通过适当引进体育赞助,弥补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降低学员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