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筹资者、投资者及政府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决策的主要因素。介绍了当今主要几种资本结构理论,包括MM理论、新优序融资理论、代理成本理论以及信号模型理论;对中小企业债务来源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具有私人性质的银行借款与具有公开性质的企业债券之间的直接、间接成本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两种债权融资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运用了各种资本结构理论、债务来源结构理论对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选择进行了分析,提出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选择顺序是股权融资为第一选择、银行债务为第二选择,最后才是企业债券,这种融资顺序的选择更多是因为中国中小企业治理机制不完善造成的,在分析中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之后,认为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治理机制,中国中小企业才能根据市场因素决定融资顺序。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不同金融体制对中小企业融资选择的影响。由单一银行提供中小企业融资选择有软预算约束,由多元银行提供中小企业融资选择有硬预算约束。当中小企业的不确定性很高时,具有硬预算约束的企业治理结构比具有软约束预算的企业治理结构能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分析了政府作为资金竞争者的身份是通过国债市场体制出来的,这种政府行为经历了二个阶段,一是通过抑制企业债券市场来保证国债的发行,二是通过注重国债自身建设与完善来解决国债发行问题。在社会管理者方面,政府行为要考虑企业发行债券之后,可能出现的破产成本由谁承担,这决定了政府行为模式选择。政府必须退出市场有效领域,进入市场失效领域,开发性金融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分析了为创建初期的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并且监督引导创业者成功渡过起步阶段是金融创新的任务。风险资本市场在中小企业成长中的作用是解决与中小企业有关的信息和激励问题,引入有限合伙制吸纳有实力的有限合伙人和培养一批风险投资家,可以加速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实证研究了信用评级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督人在信用风险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重复博弈可以产生信用,一个社会中人们缺乏重复博弈的机会,必然会出现低信用度。中国目前的信用评级无法作为信号传递机制而发生作用,制约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只有保持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严格控制信用评级机构的数量,加强信用评级业立法,才能完善中国信用评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