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患者不同部位EBV毒株基因多态性检测与分析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PCR技术检测同一鼻咽癌患者配对的癌组织、咽漱液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标本基因分型及序列分析是否一致,旨在说明同一鼻咽癌患者不同部位的EBV是否由同一种EBV毒株感染,以寻找是否存在高致癌性的EBV毒株。   方法:选取20例临床确诊的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石蜡包埋组织进行病理切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鼻咽癌组织中EBERl的转录表达,筛选鉴定出EBV阳性NPC患者。收集EBV阳性患者配对的石蜡包埋组织、咽漱液和PBMC提取DNA,应用PCR技术检测EBV1/2分型,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检测F/f分型以及C/D分型,同时对EBER和EBNA1基因扩增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①20例鼻咽癌组织标本中有18例EBER1阳性,阳性率为90%。②18例阳性标本中有17例分型成功,1例患者癌组织和咽漱液配对标本1/2分型和F/f分型不同,其余配对标本的EBV基因分型均一致,同时以1型、F型及C型为主。③在18例配对标本的EBER和EBNA1基因序列分析中,有7例标本EBER和EBNA1基因扩增成功,其中2例患者癌组织和咽漱液配对标本在EBER基因,1例在EBNA1基因分析中表现为不同的序列变异,其余患者配对的癌组织和咽漱液中表现为相同序列,即同一患者癌组织和咽漱液是由同一种EBV毒株感染所致。④由于血液标本较难扩增,同一患者咽漱液、癌组织和PBMC配对标本仅有3例PCR扩增成功,其中1例在EBER基因2例在EBNA1基因分析中三种不同部位来源的EBV基因序列一致。   结论: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的基因分型和基因序列一致,表明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的EBV由同一种EBV毒株感染。临床咽漱液标本的采集更为方便,提示鼻咽癌患者咽漱液中的EBV分型对于分析组织中的EBV毒株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在个别患者中仍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实验分析过程中应谨慎操作。
其他文献
目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3,SCA3)又名马查多-约瑟夫病(Machado-Joseph Disease,MJD),该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临床变异性和逐渐进展性,最终的确诊及分型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的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排在第8位和第6位。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上皮来源的食管癌分两个亚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食管腺癌
目的:探讨GM-CSF和IL-4剂量的变化对原代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提取数量、纯度的影响以及应用PEG法制备树突状细胞和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融合细胞时的适宜分子。   方法: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