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叶片式螺旋带状整地装置设计与参数优化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hot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状耕作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具备传统耕作地温提升快和免耕种植保护土壤、节本增效等优点。本文针对东北黑土区免耕种植难以保证作业质量和传统旋耕整地土壤扰动大、作业功耗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组合叶片式螺旋带状整地装置,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离散元仿真、参数优化及土槽试验等研究,完成的主要内容如下:(1)组合叶片式螺旋带状整地装置设计。为降低整地过程中的能耗水平和土壤扰动,设计了组合叶片式螺旋带状整地装置;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螺旋叶片、碎土刀片等关键部件结构和参数;确定装置内圈叶片为螺旋叶片,外圈叶片为碎土刀片;确定螺旋叶片为单螺旋等螺距螺旋曲面,碎土刀片的正切刃曲线为正弦指数曲线,侧切刃曲线为螺旋线。(2)对组合叶片式螺旋带状整地装置进行功耗分析。为探究装置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对作业功耗的影响,从土壤强度破坏过程和耕作过程中土壤动力学行为入手,建立了装置作业功耗的数学理论模型,确定影响整地装置作业功耗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为:碎土刀侧切刃长度、碎土刀宽度、作业入土角度和旋耕速比,为后续整地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3)组合叶片式螺旋带状整地装置的离散元功耗预测模型构建。以试验田土壤为对象,通过试验测定土壤的物理及力学特性,确定离散元土壤模型的材料参数;结合等步长爬坡方法,以等比例土槽功耗试验为参照,标定离散元接触参数,构建组合叶片式螺旋带状整地装置的离散元功耗预测模型;通过土槽试验验证,离散元功耗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与土槽试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在2%以内,差异较小,证明离散元功耗预测模型可用于装置的功耗预测和后续试验研究。(4)基于离散元仿真模型,对组合叶片式螺旋带状整地装置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进行优化。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装置的碎土刀片侧切刃长度、碎土刀片宽度、作业入土角度和旋耕速比为试验因素,以作业功耗和土壤破碎度为评价指标,探究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规律、寻求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功耗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旋耕速比>侧切刃长度>碎土刀宽度>入土角度,各因素对土壤破碎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旋耕速比>侧切刃长度>入土角度>碎土刀宽度;在螺旋叶片外径为90mm、螺距为80mm时,最优参数组合为:碎土刀片侧切刃长度为38.10mm,碎土刀片宽度为25mm,作业入土角度为21°,作业旋耕速比为1.32,此时组合叶片式螺旋带状整地装置的作业功耗为0.6249kW,土壤破碎度为93.39%,理论预测与试验验证结果基本一致。(5)组合叶片式螺旋带状整地装置土槽试验。对组合叶片式螺旋带状整地装置进行了设计与试制,基于土槽试验台开展了土槽性能试验,并结合连续叶片式螺旋带状整地装置和断开叶片式螺旋带状整地装置进行了土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叶片式带状螺旋整地装置的碎土率最低为89.27%,满足旋耕作业国家标准要求;组合叶片式螺旋带状整地装置的综合作业性能最优,证明了组合叶片式螺旋带状整地装置的实用性。
其他文献
论文针对微藻采收成本高,采收率低等问题,为提高微藻采收率,采用人工模拟微藻培养跑道池,对絮凝法与气浮法两种微藻采收方法进行采收工艺优化与机理研究,为课题组设计的机械气浮采收装置及其他采收装置的系统优化提供理论基础。首先以硫酸铁、硫酸铝、氢氧化钙和壳聚糖为絮凝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探究不同絮凝剂浓度、培养液p H值、絮凝时间对絮凝采收率的影响。利用二次正交中心组合试验,响应曲面分析,探究了3种影响因子
学位
近年来,化石燃料燃烧导致温室效应、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短缺等问题日渐凸显,生物质的高值化转化利用被认为是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关键替代品。生物质的热化学转化是实现生物质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热解得到固态生物炭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生物炭经掺杂和活化后一般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较高的表面积、丰富的表面含氧官能团等特点,表现出良好的生物亲和性和吸附性能等。而且秸秆生物质原料在我国每年产量巨大,采用合理的方式实现秸
学位
传统的除草方式往往没有兼顾除草质量和生态保护。因此,本文从生物学角度提出了一种损伤后施用除草剂的除草方法,并研制了一种智能行内除草机器人来评估作业性能。对照组的实验表明,损伤施药除草机器人在除草率方面明显优于纯机械除草,其更大的贡献在于减少机械除草作业的次数、降低能耗、减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化学除草相比,除草机器人依然实现了良好的除草率,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除草剂的使用,避免了作物损害、杂草抗性
学位
液肥靶向深施是一项将肥料精准施于作物根系附近的施肥技术,可有效提升液肥利用率、减少液肥施用量、提高作物产量、避免液肥挥发污染环境,对我国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液肥深施机具以穴深施和条深施作业方式为主,鲜有实现液肥靶向深施功能,现有机具存在施肥位置不准确和肥料浪费等问题。本文结合液肥应用现状,针对液肥深施机具存在的问题,以实现液肥靶向精准深施为目标,采用理论分析、机械设计、自
学位
马铃薯是主要的根茎类农作物,根茎旺盛是保证马铃薯高质高产的关键,中耕培土是马铃薯田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将垄沟内土壤覆至两侧马铃薯垄上,防止青皮现象产生,还能对垄周土壤进行松碎增加根部透气性,促进根部生长发育。目前,我国马铃薯中耕机的设计多针对一般土壤及黏重土壤类型,由于砂壤土存在石块较多,土壤粘性小等特点,现有马铃薯中耕机在此环境下作业,往往存在部件变形严重、培后土垄回流严重,垄型达不到农
学位
近年来,风能作为新型能源之一备受关注,市场逐年扩大。在风电机组向大型化发展的同时,针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小型离网式风力发电机、风力提水机、风力致热供暖等系统同样受到重视。Savonius风力机作为阻力型垂直轴风力机的代表,具备结构简单造价低,转速低但力矩系数大的特点,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上述场景。但其启动力矩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且在部分方位角存在反向力矩,可通过结构优化和聚风装置的添加进一步优化。本研究以
学位
我国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然而耕作地表长期受到风力、水力的侵蚀以及不正确的耕作方式,致使土壤退化加剧,土壤肥力降低,保护性耕作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在保护性耕作的实现过程中,免耕播种起到了重要作用,免耕播种机触土部件的设计研发是提高保护性耕作效果和免耕播种质量的重要途径。施肥开沟器是免耕播种机主要的触土部件之一,直接影响肥料的施入位置,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针对
学位
在保护性耕作的大背景下,针对水稻宽窄行栽培模式中苗床整地的技术特点,设计一种带状少耕整地复式作业机具,解决规模化水田整地作业的少、免耕技术问题,实现水田苗床间隔精细整地、浅松及条施肥复式作业;同时响应国家“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农业污染治理目标,改善水稻种植过程中,传统施肥环节由人工抛撒施肥,致使肥料利用率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状。设计一种水田苗床变量施肥控制系统,与机具组合作业,以完成水田苗
学位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相比于常规施肥,侧深施肥技术具有省时省力、增产增收、节肥环保等优点,同时响应国家对化肥施用零增长的号召,在水稻种植大省黑龙江具有极高推广价值,侧深施肥装置是该技术应用的关键。为解决目前国内侧深施肥装置存在肥料堵塞、肥量调节困难、施肥均匀性差引起的增产效果减弱问题,本文结合黑龙江地区寒地水稻种植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滑槽回转式侧深施肥装置
学位
2021年我国人口净增长仅为48万人,创历史新低。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较差,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导致农村老人空巢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在经济、基础设施、文化等方面发展不够充分,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形势更加严峻。如果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将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不利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采取实地调研的方法,以东平县新湖镇150位农村空巢老人为主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