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妊娠中晚期慢性间断性缺氧对子兔颈动脉全基因表达谱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信号通道的影响,探讨其致子兔成年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新西兰孕兔36只,分常氧对照组(NC)和慢性间断性缺氧组(CIH)。孕29天,取对照组和缺氧组孕兔各5只,剖宫取出胎兔,每窝随机取雄性胎兔各2只,截取颈动脉,提取组织mRNA送检全基因表达谱,并用Real-time RT-PCR方法独立验证芯片结果的有效性。余孕兔自然分娩,随机取每窝雄性子兔2只,母乳喂养至6周龄,再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至12周,分为4组:母体常氧并正常饮食组(MNC)、慢性间断性母体缺氧并正常饮食组(CIMH & ND)、母体常氧并高脂饮食组(MNC & HFD)、慢性间断性母体缺氧并高脂饮食组(CIMH & HFD),相应喂养至24周。于子兔胎儿期及出生后2、6、12、24周龄,分别检测其颈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下游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观察24周龄子兔颈动脉形态学表现。结果:妊娠中晚期慢性间断性缺氧引起胎兔的慢性低氧血症、宫内生长限制及体型改变;并改变胎儿颈动脉全基因表达谱,下调有关细胞信号、通讯、发育等功能基因的表达;Real-time RT-PCR法独立验证,结果证实了表达谱芯片数据的有效性。妊娠期慢性间断性缺氧上调胎兔颈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下游基因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该上调现象持续至出生后2周龄子兔;至6周龄,该上调现象消失;至12、24周龄,出现表达的下调。24周龄子兔颈动脉形态学检测结果表明:妊娠中晚期慢性间断性缺氧可导致成年期子代动脉出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与高脂血症协同促进典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妊娠中晚期慢性间断性缺氧可改变胎儿颈动脉全基因表达谱,下调有关细胞信号、通讯、发育等功能基因的表达;可诱发成年期子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另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并与高脂血症有协同促进作用。妊娠期慢性间断性缺氧对子代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下游基因表达的调控,可能是其致子代成年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