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冷却塔结构隔震技术应用可行性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JessicaG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电厂火电机组建设规模不断增大,与之配套的冷却塔体型也越来越大。然而,在高烈度区超大型冷却塔结构难以满足抗震设防的需要。本文将叠层橡胶基础隔震技术应用于超大型冷却塔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模拟并对比分析了隔震和非隔震冷却塔结构在自重、风荷载、温度作用和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以实际工程为例,对某一超大型冷却塔结构采用叠层橡胶隔震支座进行了基础隔震设计。根据规范中隔震设计简化计算方法初步确定了隔震支座特性参数及布置方案,并基于SAP2000选择合适的数值模拟方法。根据规范规定的荷载效应组合对隔震与非隔震冷却塔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隔震支座的选取和布置的正确性以及隔震技术应用于超大型冷却塔结构的可行性,同时说明了隔震措施明显减小了冷却塔结构在不同荷载及其相应效应组合下的内力反应。按照现行规范规定的隔震分析方法,选用7组地震加速度记录三向输入,分别对隔震与非隔震冷却塔结构进行了8度(0.2g)设防对应的小震、中震和大震时一致地震加速度激励时程反应对比分析。说明了采用隔震措施可显著降低X支柱内力、塔筒主应力和基底剪力反应;隔震后上部结构即使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仍然不会破坏;竖向地震动作用效应不可忽视。考虑行波效应,选取3条单向地震加速度记录,以III类场地8度(0.2g)抗震设防超大型冷却塔结构为例,分别按200m/s、400m/s和600m/s视波速,对隔震和非隔震冷却塔结构进行了小震、中震和大震时非一致地震位移激励时程反应分析。发现考虑行波效应后,隔震与非隔震冷却塔结构内力都有所增大,而X支柱扭矩增大最为明显。行波效应对非隔震冷却塔结构内力反应影响显著,然而对隔震冷却塔结构影响较小。综合考虑行波效应,对X型支柱地震反应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隔震与非隔震冷却塔结构的扭转位移和基底剪力时程,说明了冷却塔结构在非一致地震激励时会发生明显扭转并产生较大基底扭矩,并发现各支墩相对变形使非隔震冷却塔X支柱扭矩显著增大,而隔震冷却塔X支柱扭矩增大是由于结构扭转振动导致的。采用隔震措施明显减小了各支墩的相对变形和X支柱的扭矩,并显著地减小了非一致地震激励下扭转效应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迅速发展,人行桥的应用也变得空前繁荣。然而在设计过程中,人们常常考虑的是其结构的安全、通行功能的满足,对景观、人文等要求则是适当考虑,不作强求。这就直
土钉支护技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以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作用机理至今尚未研究清楚。目前主流计算模型有土钉墙计算模型和边坡锚固稳定计算模型。 水泥上桩复
球面网壳可以封闭没有支柱的大空间,而且造型美观,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众多网壳型式中,有一种新颖的球面肋环型网壳外铺带肋钢板的型式,在酒钢、鞍钢、武钢等新
钢梁-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Reinforced concrete and steel composite structure,RCS)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纯钢结构的继承与发展,它充分利用混凝土与钢两种材料的各自的优点,其
不同于常规的消能减震结构,摇摆墙以控制框架结构的整体变形模式为目标,以实现理想的屈服机制,使各道抗震防线充分发挥作用。消能器在预先设定的变形模式下大量耗散地震能量,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管板节点受拉极限承载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和足尺试验研究两部分。钢管截面通常用作支撑钢框架中的支撑构件或屋顶桁架中的腹杆杆件。为了简化制作安装
澳大利亚空翼缘梁HFB是一种具有独特截面形式的新型冷弯薄壁构件,它是由冷弯成型后的高强钢板利用高频电阻焊接而成,作为受弯构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后我校研究生提出了一
空间结构是目前流行的结构形式之一,最近二十年来,其取得了显著的技术及经济效益。钢管结构在空间结构的发展和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钢管相贯节点是钢管结构的主要结点形式
随着基于性能设计理论逐步被地震工程界所认同,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实用方法研究已经发展成为前地震工程界研究的热点.由于变形比强度更能体现结构在不同设计地震水准作用下的
地震预警是一种有效的高铁防震减灾手段,对于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及减轻地震灾害具有重要作用。震级的快速精确估算是地震预警研究和应用的一项基础工作。目前基于P波的震级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