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摇摆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ningmeng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于常规的消能减震结构,摇摆墙以控制框架结构的整体变形模式为目标,以实现理想的屈服机制,使各道抗震防线充分发挥作用。消能器在预先设定的变形模式下大量耗散地震能量,有效控制结构的最大变形。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从刚度和强度两个方面开展抗震设计方法研究,力图建立结构性能需求与设计参数的连续函数,真正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主要研究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按照结构整体变形模式不同,设计了屈服机制分别为“梁铰机制”和“柱铰机制”的两类不同层数的框架结构。基于有限元软件OpenSees建立了两类结构的鱼骨模型,并通过静力推覆分析、动力时程分析、IDA分析验证了鱼骨模型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中的适用性。2.基于线弹性鱼骨模型推导了水平与竖向构件刚度比与结构变形模式之间的关系式。基于框架柱与摇摆墙控制结构变形模式的相同本质,提出了框架摇摆墙结构等效为单鱼骨模型的方法,分别从弹性和弹塑性两个层面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以结构恰好形成理想屈服机制的状态进行参数分析,提出了确定摇摆墙刚度需求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各层框架梁柱线刚度分别基本一致的情况。3.建立了反映摇摆墙对框架结构动力特性控制程度的刚度比参数。选取了26条脉冲型地震动和26条非脉冲型地震动,通过IDA分析方法,研究了刚度比对结构变形模式、出铰率、结构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摇摆墙与框架的刚度比大于3时,框架结构可以形成理想屈服机制。框架摇摆墙结构在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变形大于相同强度的非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变形。4.通过静力推覆分析和一条典型地震动的IDA分析,研究了刚度比和地震动强度对摇摆墙内力的影响,摇摆墙在地震动强度较大,刚度比较高时,结构高阶阵型产生的摇摆墙内力不可忽视。对多条地震动的统计分析表明,摇摆墙的内力增速在刚度比较大时低于承载力增速。摇摆墙的内力包络分布和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下的内力分布类似。5.通过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框架摇摆墙结构中阻尼器的刚度、强度、分布形式、滞回特性对结构变形和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阻尼器的刚度对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影响较小,阻尼器的强度增大,可以显著降低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内力却会相应增大。阻尼器均匀布置在两侧要优于集中布置在底部。自复位型阻尼器可以显著降低结构的残余位移。
其他文献
钢管混凝土利用钢管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即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使混凝土处于复杂应力状态之下,从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得以提高,塑性和韧性性能大为改善。本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和位移迅速增大。一定的基础埋深可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防止倾覆和滑移。为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上的需要以及充分利用基础埋深的空间,
本文在模拟实验基础上,阐述了准好氧填埋场的稳定化机理,研究了准好氧填埋渗滤液的衰减规律,并做出了准好氧填埋场的经济费用分析。 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准好氧填埋体渗滤液
框架结构由于空间布置灵活、受力简单明确、节省材料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采用。自然界中对建筑造成损害最大的便是频发的地震,而地震中经济财产损失和伤亡人数大多集中在近断
短肢剪力墙是近年来在中国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抗侧力构件,它既保留了异形柱不凸出墙面的优点,又克服了异形柱抗震性能不理想等缺点,已在中国多、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
由于钢纤维混凝土比一般钢筋混凝土具有更优越的性能,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影响其力学性能的因素很多,在促进钢纤维混凝土技
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迅速发展,人行桥的应用也变得空前繁荣。然而在设计过程中,人们常常考虑的是其结构的安全、通行功能的满足,对景观、人文等要求则是适当考虑,不作强求。这就直
土钉支护技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以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作用机理至今尚未研究清楚。目前主流计算模型有土钉墙计算模型和边坡锚固稳定计算模型。 水泥上桩复
球面网壳可以封闭没有支柱的大空间,而且造型美观,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众多网壳型式中,有一种新颖的球面肋环型网壳外铺带肋钢板的型式,在酒钢、鞍钢、武钢等新
钢梁-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Reinforced concrete and steel composite structure,RCS)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纯钢结构的继承与发展,它充分利用混凝土与钢两种材料的各自的优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