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模块化关节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m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机器人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要求机器人能够人类有更多的互动,机器人能够更多的走入人们的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机器人能够感知周围的环境,首先必须能够保障人们的安全。但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应用相对固定,并且自身体积和重量比较大,拥有比较小的负载自重比,并且不能实现与人类协同工作。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模块化机器人,本文根据国家863计划“机器人模块化技术的典型行业应用示范”对机器人模块化关节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研究。该机器人模块化关节因为采用的是机电一体化的思想,因此体积小、重量轻、负载自重比大、布局紧凑,带有标准接口便于更换和重构。搭配关节扭矩传感器同时运用相关算法可以与人类一起协同完成装配分拣以及打包工作。  该研究的总体方向为通过设计模块化关节与关节扭矩传感器实现机器人的柔顺力控制即人机协作。因此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模块化关节的设计,关节扭矩传感器的设计与研究,单关节力控制研究。该模块化关节为机械传动与驱动控制一体化设计,关节内部集成电机、减速机、抱闸、光电编码器、驱动器。单关节力控制研究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拖拽式示教、碰撞检测保护等等。  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根据负载的重量和允许的扭矩设计合理的末端负载结构;  (2)电机、减速机、制动器的设计;  (3)采用新的结构设计布局,完成整个模块化关节设计  (4)两种形式关节连杆结构的设计;  (5)关节扭矩传感器机械本体结构的优化设计;  (6)扭矩传感器工作原理分析及桥路设计;  (7)带有扭矩传感器的单关节力控制实验平台的设计;  (8)基于阻抗控制的拖拽式功能实验设计与实现;  (9)基于阻抗控制碰撞检测功能实验设计与实现。  本文的设计思路为由浅入深即首先设计机器人模块化关节,然后设计与其搭配使用的关节扭矩传感器,最后通过前面两个部件的设计综合,完成单关节机器人的力控制研究即实现人机协作。最后对该模块化关节进行了力控制实验,成功实现了柔顺力控制功能。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基于力的机器人阻抗控制算法,成功实现了单关节机器人的避碰检测和拖拽式示教,这为以后研发多自由度模块化机器人(6DOF和7DOF)实现人机协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其他文献
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需要耗费巨大的能源,但是人们以前不合理的开发和使用能源,导致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变得非常严重,引起国家社会的关注.在电力系统能源消耗当中,选择的设备关
该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让手眼系统对环境和目标具备视觉感知功能上.文中比较了几种主要的边缘检测算法.该文在YUV空间下完成对图像的颜色分割.因此该文采用结合边缘检测和色彩
科学合理运用桩基础技术,全面掌握桩基础技术要点,是保证土建施工质量与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复杂的地下环境、地质条件、施工水平等均会不同程度影响桩基础施工质量,因此应加大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讲话精神,立足十堰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员教师的引领作用下,不断探索新常态下的“红色+
随着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同时具备防汛、抗旱、灌溉、景观观赏作用已成为河道中的各类挡水建筑物的开发应用方向,生态气盾坝(以下简称气盾坝)的运用便很好的结合了橡胶坝和钢
该文将特征建模的概念引入到冲压弯曲件的造型中去,建立了基于特征的冲压弯曲件产品模型.根据特征表达内容的不同,将特征分为形状特征、材料特征、精度特征、技术特征和工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成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根据统计数据,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酒驾、超速、
期刊
一直以来,党校在党员干部教育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不仅与党的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同时也是为我党培养优秀干部队伍的重要渠道.在新时期发展形势下,党校为
本论文对机械故障诊断技术中的小波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理论和工程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先,对论文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加以阐述,并介绍了目前小波与神经网络的研究现状和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