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制造业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依靠传统的人力劳动力密集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也难以形成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如何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关键的因素之一,还在于对员工的培训与发展。一方面通过构建合理有效的培训体系,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来提高企业不同层次人员在技术、管理、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设计与员工培训匹配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实现在提升员工自我的同时,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从而达到双赢。从“人”的因素进行分析,目前我国制造业培训体系的构建还不成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在人力结构上,整体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流失率高,生产工人、操作工人、一般管理人员偏多,熟练工人、高技能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在人员培训上,培训费用投入不足,培训的开展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关注短期的技能培训,不注重长期的人才发展与成长。在企业文化上,未形成培训学习的氛围,学习型组织缺乏。在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上,未能有效结合培训结果的运用,两者往往呈现脱节的情况。本文旨在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角度出发,结合生产制造业行业及人力结构特点,以构建合理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内容来看,包含两个方面,即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与持续发展。这与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存在一致性,培训的规划与实施,是结合企业发展的战略需要,通过培训来提升员工的能力,从而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事实上,培训、员工能力、企业战略三者形成了一种关联关系。培训提升员工能力,员工能力提升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显然,处于中间环节的员工能力成为关键,考虑人都具有利益驱动性,即便培训规划与实施的再好,对于培训效果的吸收仍然具有主观选择性,即当员工参加培训所获得的能力成长,能够满足企业成长的需求时,员工期望获得怎样的一种满足条件,这主要受到员工的内在需求因素的影响。而这种内在需求的满足,则主要通过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来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