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政府与公民关系探讨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23321y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与公民关系是人类社会的第一大关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通过考察政府与公民关系演进的历史轨迹,梳理政府与公民关系的一般理论,探寻在新时期如何构建新型的政府与公民关系,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新中国建立以后,在计划经济和单一的公有制条件下,公民完全成为政府的附庸,经济和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在政府有计划的行政权力的推动下进行。政府垄断大量的社会资源,同时用政治动员的形式使社会经济生活高度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在制度层面上,政府通过“单位制”、“身份制”等严格限制个人的正常流动,在城乡之间建立严格的壁垒,形成城市与农村之间二元对立的各自封闭的体系。反思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后发的现代化国家,客观上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整合社会经济资源;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使得公民对政府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依赖心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公民的政治心理日益成熟,对国家事务更加关心,政治参与积极性增高,主体意识增强,个人权利有了新的发展,社会自组织能力有所增强。政府全面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了较大改变。本文认为,在转型期构建新型的政府与公民关系,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自觉:一方面是政府的自觉,政府要适当的转变职能,变统治为管理,变管制为治理;另一方面是公民的自觉,公民要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参政,监督制约公共权力,促使政府向精干、廉洁、高效方向发展。本文由绪论、正文、结束语组成,其中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关于政府与公民关系的一般理论。从解析公民与政府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政府与公民关系两种极端对立的理论,即自由主义观点和国家主义观点,在此基础了得出了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实质是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关系的结论。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历史和现状。主要从我国政府与公民关系产生的历史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政府与公民关系以及转型期政府与公民关系的调整,梳理了政府与公民关系发展的演变进程。从这个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转型时期的政府与公民关系有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这些新现象的出现是与我们改革开放的实践分不开的。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转型期我国政府与公民关系发展存在的问题。转型时期社会经济体制的新变化、以及政治转型对政府与公民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社会现象中存在的一些负面现象也影响了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发展,这些问题对我们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挑战。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新时期新型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构建问题,认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与公民双方面的努力,政府要转变职能,公民要转变观念,树立公民意识,以政府与公民的合作关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其他文献
在学习数学概念前,借助书本,学生往往对概念会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发现并及时运用各种经验,包括生活经验、教学经验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认识数学概念,
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在配电网越来越高的渗透率给配电网带来了电压越限加重的问题,基于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功率特性分析,该文研究了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接入对配电网电
近几年,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而且经济波动较小。但在一些特定行业,价格波动剧烈,可能成为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如部分地区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尤其是以上海为中
小儿睡惊症是表现为睡眠障碍的一类神经精神性疾病,在中医被称为"夜惊"。长期而持续的睡眠障碍有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逐渐发展为儿童明显的行为问题,如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旋律听觉以及和声听觉是音乐听觉的重要内容,也是练耳课训练的重要部分,怎样提高学生的练耳能力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通过翻译、学习和研究美国亚伦科普兰音乐学院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