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是全世界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2005年胃癌成为我国居民因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段纪俊等报道我国胃癌世界标化死亡率为30.80/10万,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胃癌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存质量及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西医针对胃癌主要有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我国,中医药在胃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发现中药具有破坏癌细胞线粒体,促进癌细胞凋亡,明显缩小瘤体等作用。黄独乙素为薯截科植物黄独的块茎,具有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甲状腺肿、甲状腺癌、食管癌、胃癌、糖尿病等疾病。为了研究黄独乙素抗癌机制,本研究通过观察黄独乙素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影响及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VEGF蛋白表达水平、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黄独乙素治疗胃癌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促进中医临床转化的进程。目的:探究黄独乙素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影响及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VEGF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细胞,用不同浓度(0~320μg/ml)的黄独乙素分别对胃癌细胞SGC-7901进行处理,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用药后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VEGF表达的变化。DAPI染色检测细胞经黄独乙素处理后的凋亡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黄独乙素处理的SGC-7901细胞24小时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最高达57.26%;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呈凋亡形态;通过流式测定G1期细胞比例增加,160μg/ml的黄独乙素处理24小时后G1期细胞比例达到78.33%,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D1蛋白、VEGF水平表达显著下降。经DAPI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经黄独乙素处理后的SGC-7901细胞细胞核形态的变化。结论:黄独乙素可能通过下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VEGF的表达,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癌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细胞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