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文化意识论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uar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君毅是中国当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影响比较大的一位哲学家。近代以来,文化问题一直是中国学术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唐君毅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唐君毅的学术生涯中,他对这个问题一直非常关注,不断思考,写了许多相关的著述,提出了许多深刻和富有启发意义的思想。唐君毅的文化思想,以“文化意识”为中心,对文化问题展开了多方阐述,形成了他的“文化意识宇宙”,他也被人称为“文化意识宇宙之巨人”。本文从“文化意识”从发,对唐君毅的文化思想从多个层面展开论述和研究。
   引言是对本文的选题缘起、意义和方法作了阐述,并对当前唐君毅的研究状况,尤其是唐君毅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
   第一章论述了唐君毅文化意识论的哲学基础,也就是自我意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虽然对于“文化”的概念无法统一,但文化即是人化,却为学界所共识,唐君毅也持同样的观点。但对于人的规定性上,唐君毅认为在文化创造中,人的本质就是一种自我意识,文化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或创造。唐君毅认为自我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是文化产生的本原,是每个人天生的意识。但这种天生的自我意识,还需要一个进化和发明的过程,才能成为创造文化的主体,这就是自我意识的自我进化和自我体悟的过程。经过自我意识的进化和自我体悟,自我意识就成了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本体,才能表现或创造文化。
   第二章论述了文化意识在表现或创造文化中的道德价值,即文化意识也就是一种道德意识。当文化意识创造或表现文化时,都直接或间接表现一种道德意识,也就是人在文化活动中,都要表现一些属于人的品格,如爱、诚、忠、坚强等,这些品质,唐君毅都把它们归因于人的道德意识。所以,人的文化活动,即是形成文化世界的过程,也是展现人的品质,形成人格的过程,故而唐君毅认为文化意识就是一种道德意识。同时,在人创造或表现文化时,人所面对的不仅仅是自然界,还有一个人与人的群体。在人与人的群体中,道德意识就更加重要,只有遵循普遍的道德规范和道德理念,群体才能存在和优化,否则,群体只能解体,最终也会危及个体的存在。在文化活动中,人会根据实际的客观情况,产生一个文化理想,作为文化活动的指导,这时,道德意识就分殊为不同的文化理想,这就是唐君毅所说的理想主义。文化理想是文化意识在临照客观现实时,所产生的一种对现实超越的观念,来指导人的文化活动,通过人的坚持、忠诚、爱等品质,最后产生出一个文化世界。
   第三章论述了文化意识在创造文化世界时,贯穿了一种人文精神,故而文化意识即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首先是“人”与“文”的统一。文化意识创造了文化世界,文化世界体现了人的本质,最后又返回滋养人本身。唐君毅从儒家性善论出发,将人的本质规定为仁爱,人创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儒家的仁爱精神的展开过程。人文精神还体现为对人自身的尊重。唐君毅的所理解的对人的尊重,吸收了中国传统的“人是万物之灵”与西方“人自身是目的”的思想,并加以发展。唐君毅的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全幅肯定,即不仅肯定和尊重单个的人,还肯定和尊重人与人所组成的群体,以及人所创造的文化世界与人的历史都加以尊重。文化意识所创造的文化世界,包括人文思想、非人文思想、次人文思想、超人文思想及反人文思想,这就是说“人”与“文”既有统一又有背离。文化意识创造文化世界时,人文精神也就贯穿于其中,使人文思想与其他思想在相辅、相离、甚至相反之中相成,形成了一个人文世界。然而人文思想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并不一样,表现形式也不一样,这是因为人文精神在东西文化发展中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然东西人文世界都不是一个理想的人文世界,所以唐君毅又构想了一个理想的人文世界——太和世界。他的理想的太和世界,就是人生产生人文,人文润泽人生,人是文化的起点,也是文化的归宿。
   第四章论述了唐君毅文化意识论的终极指向——宗教信仰。本章首先论述了宗教观念产生的必然性,唐君毅认为宗教不仅可以使真善美得到圆满,也使人的身心得到安顿,是一种寻求自然生命解脱的、追寻神圣的意愿,是文化意识的超越指向,也是人的终极关怀的体现。然后论述了宗教观念的种种形态及宗教观念与其他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宗教观念可以助成其他的文化观念,也能否定其他的文化观念而造成文化之间的冲突,这需要协调好宗教观念与其他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最后论述的世界各大宗教之间的特点及融通趋势。唐君毅以佛教判教的方式,对世界各大宗教的特点和缺陷做了分析,然后又论述了儒学的宗教性,并将儒家的天德流行境作为最高的宗教境界,并以此来融通世界各大宗教。
   第五章论述了东西文化问题。文化意识必然要客观化,形成一个文化世界,但东西文化在独立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世界。文化意识虽然是文化的本体、决定性的因素,但文化意识是在面临客观世界时,形成文化理想来沟通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来指导人的文化活动,形成文化世界。所以外部的客观世界虽然不是文化的决定因素,但能规定和影响文化的精神和表现形式。由于东西方所处的客观条件不同,所以东西文化走上了不同的文化路向。本章首先论述了文化意识客观化的外部条件,唐君毅认为对文化影响最大的外部条件是地理环境和经济生活,由于中国黄河流域和地中海沿岸的地理条件的差异,导致了中国的农业社会和希腊的商业社会、文化的冲突与统绪、文化的一元性和文化的多元性,也对文化创造者所从事的职业产生了影响,进而也影响了文化的创造。在各种外缘的影响和规定下,东西文化出现了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自然宇宙观、人心观、道德理想论、人间生活、文学风格、艺术风格、人格世界、精神气质等方面。当东西文化独立发展时,文化对自己的文化并没有一个自觉,而当东西文化在近代开始交流时,文化意识必然会产生一个新的文化理想,来观照东西文化。通过东西文化对比及新的文化理想的观照,就会发现东西文化各自有自己的侧重点,自己的特色及各种的缺陷,这也是文化的一种自觉。由于东西文化各种有自己的缺陷,所以需要在新的文化理想的指导下,进行东西文化的融摄创新,产生出一种理想的新文化。尤其论述了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融摄和创新。自中国在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向西方走了很多曲折的道路。唐君毅对中国学习西方文化的历程和心态作了分析和批判,认为中国学习西方必须要立足与民族文化,吸纳民主与科学精神,形成新的民族文化。
   第六章论述了文化意识对人的生命存在的指导意义。人的存在是文化的存在,而人的生命也一种文化生命,人不仅表现或创造文化,也受文化的滋养和塑造。文化意识是真善美的本体,也是一种理想主义,以理想主义来观照现在的世界,可以发现现代社会的文化的弊端。而文化的弊端会造成了人的弊端,文化意识可以为补救这些弊端提供方案和启示。本章首先论述了唐君毅的文化意识论对整个人类面临的危机和困境提供补救。现代科技理性的发展,一方使人类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一方也使人类面临巨大的威胁,科技已经有能力毁灭整个人类。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用价值理性来规范科技理性,使科学技术的运用处在人文精神之中,使科学技术造福人类而不是毁灭人类。其次是文化意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困境提供补救方案。唐君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失守做了深层的分析,认为应该对中国文化保持信心,因为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的缺陷,只要自觉的改进自己文化的缺陷,就能使文化得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经过现代转化后,仍然是最适合中国人的文化。最后,唐君毅对现代个人所面临的困境做了分析,并提出了走出困境的方法。在现代社会,个人空虚化、符号化,个体成为社会或机器的附庸,成了单向度的人,个人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唐君毅的文化意识是一种自我意识、道德意识和人文精神,都是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他的文化意识论可以给现代个人的生命存在提供各种境界,使人的生命得到安顿,价值得到实现。宗教信仰使人重新追求神圣,以宗教信仰来范围人的权力意识,以人文宗教的儒学来安顿人的生命。
   最后是结语部分。结语是从总体上对唐君毅文化意识论做了一个评述,对他的理论成果和不足作一分析,以期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作一展望。
   总之,本文对唐君毅的文化意识论做了一个分析研究,对唐君毅的文化思想做了全面的考察,反映了他的文化意识论的得失和对现代社会的价值。
其他文献
有明一代,学术界影响深远且重要的一派即是阳明心学。明中期王阳明提出良知学,在朱子学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领域成为朱子学之外另一大学术思潮。阳明心学在阳明去世后,得到阳明后学的极力倡导和推崇,阳明学空前繁盛。明末阳明学进入第三期,周汝登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  阳明学在思想界盛行的同时,佛教在明末也受影响而复兴。整个思想界呈现出融摄儒佛的潮流。阳明后学中不少学者近禅而被学界称为狂禅,遭到批判。但是简单以狂禅
学位
明末清初,是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天崩地解的历史转折时期。颜李学派是这一转折时期诞生的理论学派,该学派的创立者颜元及其弟子李塨、王源、程廷祚为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是清初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家,伦理学家,反理学思想的先锋代表。本文以这一学派的伦理思想为研究主体,从学术史的视域,探讨颜李学派伦理思想中的人性论、义利观、习行修养方式、经世致用思想的内在逻辑与理论内容,揭示其学术兴衰的缘由及其理论价
学位
福泽谕吉是近代日本思想史甚至东亚思想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他出生于日本的一个下层武士家庭,经历了日本近代史上最富有变革性的时代.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建立可以和日本的大国地位相适应的日本的国民意识。从他早期积极倡导一心向学到晚期积极鼓吹日本的大国地位,这个主题是一直没有改变的。作为一个和日本地理位置非常接近,文化非常类似的国家,令人奇怪的是,中国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对于福泽谕吉这么一个重要的思想家的研究
学位
退溪李滉,朝鲜的朱子理学家,被尊为“海东朱子”、“朝鲜之朱子”。退溪之学直承于朱子,理学之味纯正,但并非只是依样,退溪因当时学理之要求、自身学问之取向,对朱子之学做了有益之推进。如果沿朱子理学内部之发展线索探究,就清晰可见退溪站在重要的逻辑一环上,此哲学样式是朱子的,更是退溪的。所以只研究朱子的思想,而不研究退溪之学,就不能了解朱子哲学体系之全部逻辑发展之可能、多元发展之可能、接受挑战之可能。  
学位
异化观问题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也是倍受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异化观与劳动异化理论及共产主义思想是内在统一的,并存在于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过程。莫泽斯·赫斯(Moses Hess,1812-1875)作为马克思早期思想史上重要的渊源人物,他对马克思异化观的经济学转向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都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说实现哲学与经济学的成功结合和推进哲学话语向政治经济学话语的内在置换,是马克思创
学位
本文的目的在于针对默照禅展开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重点探讨宏智正觉默照禅的思想内涵和禅修特点,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与看话禅的关系,以及默照禅的流传与发展概况。宋代曹洞宗僧人宏智正觉提倡和完善了默照禅思想体系,对于后世禅宗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默照禅作为宋代曹洞宗的典型代表,是在宋代奉行宽松的佛教政策和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在总结禅修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应时代需要的禅法思想。当
学位
企业公平竞争是当今经济生活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所谓企业公平竞争,其实是建立在公平对待基础上的竞争,即通过制度上的公平对待保障物美价廉者胜出。公平对待是在正义价值观指导下、并以正义价值观为基础得以实现的。根据正义价值观的一般要求,公平对待可以表达为“给企业以其所应得”,它内在地包含着两个方面,即“什么是企业其所应得”和“怎样给企业以其所应得”。从应得正义价值观来看,竞争主体具有平等的地位,未经充分
学位
中宣部科学处(1951-1966年)是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央机构中设立的对自然科学进行意识形态治理的专门机构。中国科学当时各个方面几乎都留下了中宣部科学处影响的印记。本研究将科学处放在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大环境下,以其历史作为线索,围绕“自然科学的意识形态治理”这一研究主题,对科学处行动进行刻画和分析,揭示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央集权体制下自然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展现国家、政党与科学共同体的互动.同
学位
中国历史历经朝代更替,在新旧更替之时,总会有大量的被称为“遗民”的群体出现。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所具有的思想状态,每每成为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对象。他们的思想不仅局限于志节、抗争或恢复旧朝这样的内容,其中包含着在激烈的历史漩涡中寻求生命价值的思想。在艺术史研究中,遗民问题也受到重视,中国艺术的一些黄金时期常常处于朝代更替之时,而遗民艺术家所显示出的巨大创造力,如元代的钱选、王冕和清初的石涛、八大山
学位
目前,学界对《山海经》的研究取得了很丰硕的理论成果,本论文正是试图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从动物、国民、神人形象角度入手进一步推进《山海经》的研究。在细读《山海经》文本的基础上,论文呈现了中国文化初期对动物、国民、神人形象的描述方式并试图揭示描述背后隐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论文从总体上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山海经》动物形象的研究,包括论文的第一至第五章;第二部分是对《山海经》国民形象进行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