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队列成形控制及队列稳定性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uhaixiong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合了车辆智能化与网联化技术的智能网联汽车被认为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实现形式,对破解道路拥堵、车辆事故等城镇化难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多车队列系统可实现多车间感知、决策和控制的协同,对提升车辆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依据实现目的不同,多车队列控制通常可分为队列成形控制和队列稳定性控制。其中,队列成形控制关注于如何使处于不同状态车辆安全、平稳地组成队列,是实现队列稳定性控制的前提。队列稳定性控制则聚焦于如何使车辆按照期望车速和几何构型稳定行驶,是保证车辆安全和提高交通效率的必要条件。由于涉及到复杂外部交通环境以及车车间非线性耦合关系,多车队列控制有许多难题尚未解决。主要包括:对任意状态下的车辆难以安全及高效地实现队列成形控制,在多干扰和通信时滞下难以保持队列稳定性,对弯道队列中存在的纵横向耦合问题现有的建模及控制架构难以有效解决,队列节能和队列稳定性难以兼具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多车队列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智能网联汽车队列成形控制及多因素下的队列稳定性,分别从维持多车队列成形中的车辆稳定性、保持多干扰和时滞下的队列纵向稳定性、实现弯道异质队列的纵横解耦控制、兼顾队列节能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多车系统分布式运动控制器设计与闭环系统性能分析,以期为智能网联汽车队列分布式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与方法支撑。本文的研究工作和贡献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针对多状态下的队列成形控制问题,深入研究多智能体群集编队控制机理,探索车辆动力学系统稳定性与多智能体编队控制间的耦合关系,基于分布式分层控制方法构建多车队列成形控制系统,保证多车队列系统编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针对多车队列控制中的车辆侧向动力学稳定性和执行器饱和问题,基于车辆稳定边界并结合多智能体群集控制算法,设计了一种稳定高效的分布式队列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分布式路径跟踪控制器,形成了一种分层结构的控制体系,实现了队列编队的稳定规划和跟踪。(2)针对多干扰和时滞下队列纵向稳定性控制问题,采用等效时延、网络诱导时滞以及结构化不确定等方法,将对队列稳定性影响巨大的道路坡度、空气阻力、通信时滞与数据丢包、车载传感器数据离散化特性、车辆动力学异质性等因素整合到多车队列系统中,构建了涵盖干扰、时滞及参数不确定的多车异质队列模型;为解决队列系统中的外部干扰和通信时滞,基于李雅普诺夫—克拉索夫斯基稳定理论及H∞鲁棒控制,提出了一种弱保守性多车队列分布式鲁棒控制方法,并给出了多车队列系统在多干扰及时滞下保持内稳定条件;为保证干扰和时滞共存下的队列稳定性,提出一种具备L2范数意义上的队列系统稳定性概念,并在队列系统内稳定条件的基础上,借助多输入系统H∞范数的几何含义,提出了在干扰及时滞下的多车队列系统稳定性判据。(3)针对缺乏弯道队列稳定性研究的现状,对弯道队列涉及到纵横解耦控制及稳定性分析进行了研究。基于非线性系统反馈性化理论和弯道队列的队形几何关系,构建了涵盖道路信息的队列随路模型和队列侧向道路跟踪模型,并考虑了通信延迟和丢包、道路坡度及外界风的影响。依据李雅普诺夫—克拉索夫斯基稳定性理论和H∞鲁棒控制方法,构建了分布式队列稳定控制系统和鲁棒侧向跟踪控制系统,提出了保持队列系统内稳定和侧向道路跟踪精度的理论判据;基于所提出的L2队列稳定性定义及分析方法,分析了弯道队列系统的队列稳定性,提出了多车队列系统在弯道上的队列稳定性判断方法。(4)针对现有的队列巡航控制策略无法兼顾节能和队列稳定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队列中跟随车以能量最优速度行驶时的位置几何关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可实现车辆速度在空间域上趋向一致的变间距策略方法;在考虑道路坡度的情况下,采用动态规划方法计算出了每辆跟随车的能量最优速度分布,结合李雅普诺夫-克拉索夫斯基定理和H∞鲁棒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时间域的队列鲁棒控制方法,可在通信延迟和干扰下保持队列系统的内稳定性;根据离散时间域上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理论,重新定义了离散队列系统L2稳定,并给出了队列在通信延迟和干扰下的稳定判据。(5)搭建了智能网联汽车队列微缩平台,并针对本文中所提出的多智能网联汽车队列纵向稳定性和纵横耦合控制分别进行了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分别保证多车队列系统在直道上和弯道上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适用住房的设计和建造工作迎来巨大挑战。这一挑战在非洲东部国家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体现的尤为明显。工业化住宅系统(IHS)是基于工厂生产-现场装配技术的有效建筑方法,能够实现快速、经济、高效的住宅开发与建设。受此启发,本论文旨在理解、分析并研究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在经济适用住房有着大量需求的情况下,本研究旨在对应用工业化住宅系统的经济适
马克思《资本论》中城市生活思想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历来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及组织形式,而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当中。深入探寻马克思《资本论》中丰富的城市生活思想,对于践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新时代使命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马克思《资本论》中城市生活思想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理论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有了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越加凸显。低收入问题是我国民生问题的短板,关注低收入群体,坚持公平正义,不仅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城市空间不断重构和扩张、现代交通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体移动性大大增强,个体的日常活动和生活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中国城市的社会空间研究呈现更多的复杂性。
在自然界众多的音声当中,“风声”是非常特殊的一种。它的特殊性首先在于风的不可视性这一客观事实,风之声往往是通过其所接触的媒介而发声的,即“随物附声”。因此,风声并不是一种同质化的声音,其内部种类、层次和结构都十分丰富。具体说来,风声意象可以依据声源(松声、竹声、铎声等)、时间(如春风声、秋风声等)、及空间(东风声、西风声、北风声等)进行分类。由于风声是自然普遍存在的客观物象之一,远古先民很早便认识
在我国,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徙是一直存在的社会现象。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口流动与迁徙的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自2016年开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论是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加快了农民进城的速度,大大扩充了农民进城的规模。与传统的城市化建设不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不是物而是人,是进城人口的本地化,是农民的市民化。我国的城镇化推进速度之快令世界惊叹,但也埋下了隐患。在行政目标高效
土地混合利用理念自复苏以来一直是旧城中心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原则与目标。当前我国正面临向新型城镇化转型的重要时刻,在国家严控新增用地指标、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既有建成区的功能提升与结构调整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土地混合利用因具备多维度可持续效应潜力,也就成为当前我国旧城中心区更新的重要目标。然而,我国既往的土地混合利用研究与实践长期固化于“功能混合”理念框架,缺乏“通过城市更新促
艺术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传播形态,从一开始就与将社会与文化视为关键概念的人类学密切相关。人类学视野下的艺术传播研究大多基于“田野”而非“书斋”,它的实证特色明显有别于来自艺术理论家、传播学家以及哲学家所采用的视角和方法。本文第一章在简要回顾人类学历史中一些关键时期学术流派的艺术观念后,对零散的隐含在人类学经验解读中“千丝万缕”的有关艺术传播内容进行发掘、梳理和整合。这些内容既包括人类学
在江南历史城市周边普遍存在着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邑郊景园,它们往往位于自然山水之间。位于无锡古城西侧的锡山与惠山等自然山水以及周边的寺庙、园林和祠堂群落等人工营建,构成了属于这个城市的西郊景园。无锡城市形成于秦汉之际,其古县城的选址和形态深受自然山水的影响。从南朝到近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群又进一步改造西郊山水,从而形成复杂而丰富的西郊景园,也成为无锡的重要风景名胜区和历史地段。本文即以时间为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这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持续高涨的旅游消费活动也给我国旅游业带来一些诸如游客旅游服务体验差、产品定价乱象丛生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与此同时,当今游客的购买决策、旅游企业的产品运营决策和政府的政策制定受到越来越多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完全理性假设已很难刻画现实中决策人的各种行为特征。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引入旅游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偏好以研究旅游服
宋代墓葬分布广泛,艺术面貌多样。四川地区尤为特殊,主要包括利州路、夔州路、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又称“川峡四路”。宋代石室墓图像皆以石材雕刻而成,除了四神、武士等常见的宗教题材外,以墓主像、侍者、启门、花卉等体现世俗生活的内容为主。艺术手法以圆雕、高浮雕为主,也有一些浅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完毕进行彩绘,具有典型的厚葬特征。从历时角度看,四川地区宋代石室墓图像继承了本土汉代石棺图像的诸多题材,到了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