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醉酒驾驶者的刑事责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leifeng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法修正案(八)》关于危险驾驶罪的规定已于2011年5月开始正式实施,由于对法律理解的不同,新法在司法实践中具体运用时仍然遇到了诸多问题。理论界对醉酒驾车行为的定性产生了较大分歧;司法实践中的定罪量刑也存在较大差异。对于醉酒驾车犯罪,既有以交通肇事罪定罪的,也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所判处的刑罚既有拘役,也有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对醉驾犯罪的不同处理,使社会公众感到困惑,也使司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受到了损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笔者以醉酒驾驶者的刑事责任为题,采取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犯罪构成理论和刑事责任理论的角度对醉驾犯罪者的刑事责任进行探讨,兼对刑事司法中处理醉驾案件的做法予以客观的评价,目的在于阐释醉驾的法律内涵及其具体运用,从而准确认定醉驾犯罪者的刑事责任,促进司法裁判标准的统一。本文除引言外,共五个部分,约2.4万字。引言部分主要介绍醉酒驾车的社会危害性、醉驾入刑以来的治理现状以及研究醉驾者刑事责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一部分从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几个醉驾案件切入,对这些案件在司法实践中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探寻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笔者的看法。针对醉驾犯罪的有关争议,列出刑法学界的主要观点,并对醉驾犯罪涉及的诸多理论问题进行梳理。醉驾者要承担刑事责任必须以其行为构成犯罪为前提,因此,文章的第二部分以犯罪论为基础,从犯罪构成核心要素的角度,逐一阐述醉驾行为成立不同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讨论生理性醉酒者和病理性醉酒者刑事责任能力的有无,根据行为人实施犯罪时是否具有辨认能力或者控制能力的标准,对醉驾者承担刑事责任的具体情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先阐述醉酒的标准及其适用的有关问题,然后对影响醉驾者刑事责任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继而明确对醉驾者刑事责任的考量应当综合全案的因素进行认定。在最后的余论部分,笔者运用刑法的有关理论对几例醉驾案的定罪进行分析辨正并得出结论,即醉驾行为原则上是犯罪,但从刑法但书的规定来看,醉驾应当考虑情节轻重,醉驾行为显著轻微的,不宜以犯罪论处。对构成犯罪的醉驾者,要本着主客观相统一的归责原则对其刑事责任进行全面评价,并按照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采取刑罚和非刑罚的多元化手段来遏制醉驾犯罪的发生。
其他文献
2011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2012年1月1日开始在上海启动"营改增"试点,随着"营改增"试点的逐步深入推进,改革的积极意义将不断凸显
2001年,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标志的数学课程改革带给数学教育领域一系列的变化;对教育评价而言,“中考命题权的下放”是
随着国内利率、汇率等资产价格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资产价格波动的变化无常,使得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暴露无遗,同时也加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机动车辆和驾驶人员的数量也获得迅速增长,给交通运输带来较大的压力和风险,尤其因醉驾而造成交通事故现象频繁发生,严重损害他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永恒的热点问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的宏观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世界经济格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由患病狂犬或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狼、猫、鼠等肉食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该病一旦发生,将给人们的生命财产
在外部的教育与科研国际化和内部的科研绩效管理标准化双重需求作用下,我国逐步形成了以SSCI为导向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本文以教育学科为例,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梳
国家排放法规不断升级,新法规实施对我司开发新产品有一定影响,通过对最新的欧6法规进行分析,确定其难点所在,为我司新产品适应新法规提出参考处理意见。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不断深入,电网谐波治理作为绿色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 APF)是公认的治理电网谐波最
本文设计的基于RFID技术的患者管理系统,提出一种新的复合式双频电子腕带设计,内部封装了基于nRF2401射频芯片和MSP430单片机的微波有源标签(2.45GHz,有效距离70m)以及一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