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活动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大型群体性活动的出现,导致人群的大量聚集,引起踩踏事件,造成人群伤亡,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做好群体性踩踏事件的防控工作能够充分体现其执政能力与治理能力,与此同时,这也可以有效检验政府的责任心,并且与其威望和公信力息息相关。因此,对其特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群体性踩踏事件防控机制体系,为行政机关制定危机管理决策、实施预警机制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对踩踏事件防控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解释了相关的几个基础性概念,说明当前我国群体性踩踏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从人、环境、物体及管理四个方面来分析影响因素,具有时间发生的时空不确定性、诱因众多、发生突然、危害重大等特点。第二部分,论述了我国群体性踩踏事件防控机制的现有运行状况,从现有法律法规依据、制度的构成、责任主体等方面,论述了目前我国在防控群体性踩踏事件中的运行现状和所取得的成果,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索,强调并说明虽然当前我国踩踏事件防控机制具有相当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如思想上重控制而轻预防、问责制落实不到位、应急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第三部分,借鉴了美国和日本在群体性踩踏事件防控机制方面的相关经验。第四部分,主要针对第二部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事前预防预警体系、事中处理监管体系、事后问责安抚体系三个方面,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群体性踩踏事件防控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