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华裔美国文学中“理想父亲”形象的建构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te514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20世纪华裔美国小说中华裔父亲形象的动态变迁进行了历时梳理。通过解读各时期四部代表小说中华裔父亲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背后所隐含的历史,本文旨在揭示各时期华裔父亲形象隐性的内在传承和动态的演变以及在漫长的寻父之旅中各时期华裔作家们相异的文化选择和生存策略。   早期华裔美国小说中的华裔父亲被刻画为中国父权制的卫道夫,尽管遭受了美国主流社会的阉割和定型化,对待本族裔女性却是极其残忍,成为华裔女作家们笔下的“他者”。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美国国内女权运动和民权运动高涨,华裔作家们借助中国文化经典的故事人物唐敖和关公,不仅还原了华裔在美国的历史,而且塑造了极富阳刚之气的华裔父亲形象。这类父亲形象成功打破了沉默,对主流社会的言语剥夺和定型化形象提出了挑战。九十年代后,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共存策略极大丰富了文学人物的塑造,华裔父亲形象被赋予了新的特质,成为生活的勇者。此外,华裔作家们还积极探索宽容、独立的第二代华裔男性成为理想父亲的可能。这类华裔新男性已经成功摆脱了在中国人和美国人之中必选其一的困境,以自己独特的族裔身份和独立的形象阐释着全新的生活体验。   华裔父亲形象的动态变迁不仅是近半个多世纪美国国内社会背景的演变和华裔族裔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历程,而且也是不同时期华裔作家们在追寻个人及族裔身份道路上矛盾与困惑的体现以及他们在试图解决这些矛盾以确立身份所作出的努力和探索的结果,映射着华裔美国小说逐步成长的轨迹。   华裔父亲形象的动态阐述和整合研究有利于帮助主流读者走出华裔美国文学中华裔男性极阴柔或极阳刚的认识误区,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华裔男性作家与女性作家塑造华裔父亲形象势同水火的局面,将华裔男性作家与女性作家结成同盟,积极探索各时代华裔文学在塑造男性形象的内在联系,共同破除西方话语中美国主流社会对华人和华裔根深蒂固的定型化形象。此外,华裔父亲们的身份认同和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美文化的碰撞和对话,系统地探究其内在的统一性不仅可以揭示中国文化在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同和同化程度,而且可以使读者加深理解华裔文学的审美价值,对进一步研究华裔的生存空间,重建华裔文化传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到中国,双语公示语的重要作用开始日渐显现出来。然而,实际情况是公示语的英译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错误的公示语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学习策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者们发现学习者使用策略的差异对学习是否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听”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时,也是
北桥芯片为支持Northwood Pentium4系统i845,塔配SDRAM内存,三组168脚位的内存插槽,最高容量可达3GB.P4B分别有含音效及不含音效芯片的版本,送测的产品含音效芯片.
时代的脚步跨过丰收的“十五”计划最后一年,迎来“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中国监察杂志社全体同仁,谨向全国纪检监察战线的同志们和社会各界的读
隐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并被研究探索了很长时间。隐喻研究有不同的角度:比较理论;互动理论;映射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如今隐喻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的趋势。本论文基于Indurk
学位
伊迪丝·华顿(1862—1937)是美国20世纪初最优秀的作家和短篇小说家之一。在长达40年的文学生涯中,她写下了许多以“老纽约”为背景的经典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获得1921年普利
默多克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哲学家,她认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蕴含着“善”,“善”也成为她小说永恒的主题。默多克通过描述《大海,大海》中主人公的内心由“恶”到“善”的
学位
谭恩美是当今美国文坛一位杰出的美籍华裔作家。1989年,她的处女作《喜福会》一经推出,便在美国主流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获得包括“全美图书奖”和“海湾地区小说评论奖”在内的多
Intel推出全新结构的Pentium 4,代号为“Williamette”,除了速度与性能的提升外,体积也变得较大,针脚数为423,而制造工艺为0.18微米.它是不少玩家升级的目标,目前已经有1.8GH
罗迪·多伊尔是当代爱尔兰最成功的小说家,被誉为继乔伊斯之后书写都柏林的文坛泰斗。多伊尔的小说关注的是都柏林的普通工人阶级,其中两部小说《撞上门的女人》和《宝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