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有关原-古特提斯的演化问题,长期以来都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而滇西三江地区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的东侧,拥有着比较重要的原-古特提斯演化的相关地质证据。滇西地区的昌宁-孟连构造带夹于西侧的思茅地块以及东侧的保山地块之间,被认为是分隔了冈瓦纳大陆和扬子地块。带内断续发育有大量的变质单元和蛇绿岩带,记录了原特提斯洋和古特提斯洋形成与闭合的演化过程。但是由于多期次岩浆作用以及构造作用改造,使得该带地质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原-古特提斯的演化问题,长期以来都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而滇西三江地区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的东侧,拥有着比较重要的原-古特提斯演化的相关地质证据。滇西地区的昌宁-孟连构造带夹于西侧的思茅地块以及东侧的保山地块之间,被认为是分隔了冈瓦纳大陆和扬子地块。带内断续发育有大量的变质单元和蛇绿岩带,记录了原特提斯洋和古特提斯洋形成与闭合的演化过程。但是由于多期次岩浆作用以及构造作用改造,使得该带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对于原、古特提斯洋是连续演化的大洋还是存在早古生代末原特提斯洋闭合的造山作用,一直存在认识分歧。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选择昌宁-孟连带内的“前寒武纪”变沉积岩系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野外地质特征和岩相学进行分析,再结合碎屑锆石年代学的手段,进而去探讨其与特提斯洋演化的关系。昌宁-孟连构造带内广泛出露的“前寒武纪”变沉积岩系,被划分成若干个地层单元,包括澜沧群、大勐龙群、崇山群、勐统群和西盟群等,它们呈规模不等的岩块岀露于昌宁-孟连带内,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澜沧群中的碎屑锆石年龄为2424.7~508.6 Ma,峰值为508 Ma和1199 Ma;大勐龙群的两个样品碎屑锆石年龄为3534.9~426.7 Ma与2552.2~604.5 Ma,峰值分别为444 Ma、927 Ma和1095 Ma、1700Ma、2488 Ma;崇山群的碎屑锆石年龄为2605.4~402.1 Ma,峰值为439.6 Ma和1850Ma;勐统群的碎屑锆石年龄为3552.4~521.7 Ma,峰值为594 Ma、974 Ma和2478 Ma。结合前人对各岩块内火山岩夹层、侵入其中的岩浆侵入体年代学数据资料以及与晚古生代层序地层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等,限定澜沧群沉积时代为471.5~454 Ma,属中晚奥陶世;勐统群的沉积时代为487~460 Ma,即中奥陶世;西盟群沉积时代为504~460 Ma,属于晚寒武-中奥陶世;崇山群的沉积时代为早志留世(440 Ma)-晚志留世(427Ma);大勐龙群和崇山群的沉积时代早于晚志留世。表明所有的“前寒武纪”变沉积岩系(岩块)均形成于早古生代。碎屑锆石的年代学特征显示,澜沧群、勐统群和西盟群的沉积物质来源于构造带西侧的保山地块,大勐龙群和崇山群物质来源于构造带东侧的思茅地块。构造带内的湾河蛇绿岩可能是原特提斯洋洋壳的残余。本文的研究结果认为,昌宁-孟连构造带内的“前寒武纪”变沉积岩系原岩沉积时代均为早古生代,在早古生代末期伴随原特提斯洋俯冲消亡的造山作用遭受了强烈的变质-变形改造,并被晚古生代泥盆纪以来的层序地层角度不整合覆盖。原、古特提斯洋不是连续演化的大洋,滇西地区存在与原特提斯洋闭合相关的早古生代造山作用。
其他文献
汽车轻量化一直是汽车工业的发展目标,它是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车身质量占整车质量的比重都非常高,因此车身轻量化研究是现代车身设计及汽车轻量化技术的重要内容。在汽车结构中采用轻质合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是实现汽车轻量化最为有效和直接的手段,并且将多种材料混合使用,在合适的部位使用适当的材料是最具性价比的方案选择。胶粘连接技术可以解决由于不同材料之间的力学性能差
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因具有密度低、强度高、成本低、可持续性好以及可回收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本文针对这些领域对于纤维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要求,在纤维复合材料表面通过紫外光(UV)固化技术分别制备了含P、N以及P、N、S的阻燃涂层。该涂层附着力高、柔韧性好、反应速度快、不产生有害气体,符合绿色阻燃的发展要求。本文通过对复合材料表面UV固化阻燃涂层的固化过程、阻燃性能进行分析,阐述了
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转向系统的功能安全越来越完善,线控转向系统拥有改善驾驶员的驾驶体验、提高车辆被动安全性和提高车辆稳定性的优点,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分也被分为不同得级别,从低级的驾驶辅助到高级的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控制器对转向控制得方式也从“人机共驾”向以“机器为主”过渡。论文从这两项背景出发,研究了线控转向系统在接受不同级别自动驾驶控制器控制时的受控策略,
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织构会对材料的微观组织以及力学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晶粒取向变化以及位错滑移等微观塑性变形行为对揭示材料宏观塑性变形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方法(CPFEM)作为一种研究材料微观形态变化的工具,近年来已经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以铝1060为研究对象,使用Voronoi方法建立了多晶光滑模型与粗糙模型,在变形过程中对搓捻成形圆棒形工件材料的微观变化进行研
型材柔性三维拉弯成形工艺是将柔性制造理念与型材的三维弯曲工艺相结合的产物。型材柔性三维拉弯成形将传统的整体模具离散成一系列位置独立可调的辊式模具头体,使其方便调形,并由此减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但由于型材柔性拉弯成形模具组成的特点,使得型材与辊式模具之间存在接触区和非接触区,由此会导致型材接触区和非接触区的形状变化产生差异,并会直接影响制件的成形质量和精度。同时由于接触区和非接触区的受力状态不
氢能是21世纪发展潜力最大的清洁能源。氢能的推广与应用对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氢气存储和运输环节的高成本、高能耗、高风险等问题制约了氢能的发展。在线供氢技术是一种集氢气制取和储运为一体的氢能利用方式,特别是在应急电源、野外探测、单兵作战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Al-Ga-In-Sn为代表的低熔点金属掺杂的铝合金是一种理想的块体在线供氢材料。虽然从热力学角度分析
渤中19-6构造区位于渤海湾盆地的渤中凹陷西南部,2016年于变质岩潜山储集层中获得高产油气流,成为渤中凹陷重要的油气增长点。研究区内潜山无论在时代、埋深、岩性、储层类型、储层特征等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论文在对潜山岩性、储集空间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力学试验,结合构造背景,寻找研究区裂缝型储层的成储机理及控制因素。论文从渤中凹陷渤中19-6构造区9口钻井的岩芯、璧芯观察、薄片镜下鉴定入手,对变质岩潜山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位于松辽盆地西部,与中央凹陷带,东南隆起区共同构成松辽盆地,从上个世界开始,已有许许多多的地质研究学者对松辽盆地内部特征开展了许多的研究工作,前人们证明在研究区内有丰富的石油储藏区和铀矿成矿区。因为铀矿床主要集中在沉积沙体上,所以研究西部斜坡区的沉积系统非常重要。本论文以收集许多地质资料的工作为基础,应用沉积相、沉积体系等沉积学的学科知识为抓手,结合构造地质学,地层学进行详细分析
吉林南部夹皮沟地区是华北克拉通东北缘重要的太古宙出露区,区内新太古代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的变质表壳岩发育,对其开展变质作用研究,对于确定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期的构造演化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区内金矿等矿产资源的研究提供新太古代变质岩的基础资料。本文选择吉林南部夹皮沟地区作为重点研究区,并以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变质岩岩石学、岩相学、矿物化学特征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揭示了该区
闹枝铜金矿床是一座有望勘探为中型金矿的浅成热液中硫化型矿床,它发育在延边斑岩-浅成热液矿集区内。该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对于解释延边地区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其开展了系统的矿床地质、流体地质、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工作。矿床地质研究揭示:闹枝铜金矿床10条含金性较好的矿体主要呈脉状赋存于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构造中;赋矿围岩主要为早侏罗世花岗闪长岩与刺猬沟组安山质火山岩;矿化类型包括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