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钙对体内铅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wwvfb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的:通过调查儿童及母亲孕期碳酸钙剂、有机酸钙剂的补充,儿童饮用碳酸饮料的情况,结合儿童血中铅及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的浓度,分析不同钙剂及碳酸饮料对儿童血液中的铅、铜、锌、钙、镁、铁浓度的影响。建立染铅家犬模型,造模成功后喂饲自制的纳米碳酸钙肠溶生物黏附片(NCaEBT)、普通碳酸钙片(CCaDT)、醋酸钙生物黏附片(CaAEBT),测定血、肝、脑、肾组织中的铅、铜、锌、钙、镁、铁浓度,分析NCaEBT、CCaDT、CaAEBT对体内铅及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浓度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和开发适合胃肠道驱铅的药物以及对现有驱铅药物进行改进提供依据。二、方法:对来我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的儿童碳酸钙剂、有机酸钙剂的补充,碳酸饮料饮用情况,儿童全血中铅、铜、锌、钙、镁、铁的浓度进行调查,用SPSS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用t检验等分析方法分析儿童、母亲孕期服用碳酸钙剂、有机酸钙剂对儿童血中铅的不同影响,以及饮用碳酸饮料对儿童体内铅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影响。选取普通家犬25条,随机分成5组,各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染铅对照组,CCaDT组,CaAEBT组和NCaEBT组,4个染铅组持续隔天染铅,共染7次,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各组药物,持续驱铅治疗30天,取第30天静脉血后放血处死,取脑、肝、肾,测定各组织中的铅、铜、锌、钙、镁、铁浓度,分析自制NCaEBT、CCaDT、CaAEBT对脑、肝、肾、血中的铅、铜、锌、钙、镁、铁浓度的影响。三、结果:补充碳酸钙组儿童血铅比没补钙剂组儿童血铅低,补充碳酸钙儿童组的血铅较补充有机酸钙儿童组的血铅水平低。碳酸钙剂对一岁以上儿童的血铅影响大于一岁以下的儿童。饮用碳酸饮料儿童组的血铅、血铜水平、血钙水平低于不饮用碳酸饮料儿童组。饮用碳酸饮料儿童组的血锌水平、血铁水平高于不饮用碳酸饮料儿童组。NCaEBT组肝铅、肾铅、血铅水平低于染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aDT、CaAEBT组肾铅水平低于染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CaEBT组脑、肝、肾组织中锌、铜、钙、铁、镁浓度高于染铅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四、结论:1儿童补充碳酸钙剂可降低血铅水平,且效果优于有机酸钙。除了钙离子可以竞争铅离子的吸收,碳酸根可能与铅在胃肠道结合形成碳酸铅沉淀,减少铅在胃肠道的吸收。碳酸根可能影响铅、锌、钙、铜、铁的吸收。2将碳酸钙制成肠溶生物黏附片能更好的利用钙离子和碳酸根的双重驱铅作用,对微量元素的平衡影响较小,但也不能明显改善铅中毒引起的体内微量元素的失衡,制剂中可考虑适量加入锌、铁等微量元素。
其他文献
本文从现代企业如何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作用入手,深入分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管理体系的方法,促使企业在发
<正>9月16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上海发布了最新的消费者调查,并发现日渐富有的中国消费者正变得越来越自信,这对消费产品的营销和零售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麦肯锡公司
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量刑情节中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初步探讨,除引言外,全文分四个部分,约三万字。第一部分是对量刑情节概念的厘定。主要介绍量刑情节的概念
电力系统的接地极在土壤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而遭到破坏,而目前最常用的方法采用镀锌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腐蚀问题,开发兼具耐蚀性和导电功能的涂料为解决接地材料的腐蚀问题
2012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十二五规划的根本目标是要加快我国海洋经济的调整优化,坚持陆海统筹,实现可持续发展。浙江省,作为东南
<正> “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一句,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历代注家对此虽不乏注释,但所注能令人信服者不多。本文仅根据笔者学习之所得,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
茶尺蠖是我国主要茶树害虫之一,几十年来主要依靠化学防治,已致其产生较强抗药性,化学防治效果较差,必须开拓新的绿色防控途径。虫生真菌和昆虫信息素都是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是一种重要的糖料和经济作物,但日益严重的病害却制约了甘蔗产业的发展,而甘蔗黑穗病是对其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传统的防治方法对黑穗病的
利用25国1996-200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和DEA-Tobit两步法对各国的国家创新效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发现包括:经济危机对各国国家创新效率和创新全要素生产率
李达(1890一1966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史学家和教育家。李达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