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村官计划应运而生。大学生村官制度自实施以来,为农村基层输送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大学生村官“分流”困境。2-3年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面临二次择业,虽在理论上有国家“五条出路”相关政策的支持,而现实情况下,考录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数多、竞争激烈,留村任职往往被视为权宜之计,自主创业难度大,另行择业缺乏规划,继续学习深造比例低且并未避免再次择业困难。大学生村官“分流”困境对社会、地方和个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美好初衷的实践实施。本文以研究大学生村官“分流”困境的对策为出发点,采取参考相关文献、典型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并结合本人在崇明区三星镇任职2年大学生村官的实践经历,提出解决“分流”困境的重点在于培养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竞争力,政策扶持为辅,平台搭建为助的假设。本文论证中以上海市崇明区为例,通过对其大学生村官现状的考察和对其大学生村官“分流”情况的分析,了解到崇明区在培养大学生村官整体素质和推动大学生村官有效“分流”上有一些积极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可总结提炼为三级联动培养模式,从区级、镇级、村级三个层面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监督及管理。故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分流大学生村官的对策建议。首先,在培养机制上明确基本原则,培养模式与实际需求相匹配、个性选择与专项培训相结合、考核测评与政策扶持相对应;其次,在政策建议上,建议进一步完善“五条出路”配套措施、逐步放开企业岗位对口适配、打造期满大学生村官工作岗位交流平台;最后,从引导措施的角度进一步巩固有关对策,有效助力大学生村官走出“分流”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