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挖掘机自主挖掘技术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nmi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主要是对挖掘机器人工作装置的运动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轨迹规划以及轨迹控制方法,实现工作装置各关节对期望运动轨迹的有效跟踪。本文以实现智能挖掘机的自主挖掘为目的,对其工作装置运动学、动力学和液压系统进行建模,通过寻优算法进行轨迹规划,利用先进的多变量PIDNN解耦控制算法进行轨迹跟踪控制。具体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论述了国内外挖掘机自动化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挖掘机智能控制系统的组成以及要实现其自主挖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带载工况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学模型,并通过ADAMS软件分析了工作装置的动力学特性,得出了仿真结果。建立挖掘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建模,着重分析一泵两缸系统中存在的流量非线性特性和流量耦合特性,揭示了工作装置各关节间协调运动特性较差的原因,为控制算法的提出提供了依据。运用多种寻优算法对设定的挖掘任务依次进行任务分解、路径规划和轨迹规划,生成工作装置各关节运动所对应的轨迹序列;并运用MATLAB软件编写了轨迹规划程序,验证了轨迹规划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运用多变量PID神经网络解耦控制算法较好的解决了挖掘机液压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和强耦合问题,实现了自主挖掘轨迹的跟踪控制;并对不同工况下的轨迹跟踪控制进行了联合仿真,在挖掘工况下的仿真结果为:动臂、斗杆以及铲斗关节对目标轨迹跟踪误差的最大值分别小于8。、11。和12。,齿尖跟踪误差小于10cm,仿真表明该控制算法能实现工作装置对规划轨迹的有效跟踪。搭建自主挖掘实验平台,并进行工作装置轨迹跟踪控制对比实验,在实际挖掘工况下,动臂、斗杆以及铲斗关节对目标轨迹跟踪误差的最大值分别小于8。、9。和18。,齿尖跟踪误差小于15cm,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控制算法对不同工况下的自主挖掘轨迹控制均达到了良好的效果,验证了智能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其他文献
噪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汽车噪声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极速增长已成为影响城市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噪声之一。而汽车的尾气噪声是汽车噪声的主要来源。随着内燃
随着道路条件不断改善,乘用车的行驶速度得到快速提升,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乘用车前部吸能结构对于提高车辆被动安全性能有着重要作用,传统吸能结构无法随着碰撞
重型汽车的吨位大,车体长,整车车轴一般在三轴以上,低速转向行驶时转向半径大,灵活性差;高速转向行驶时稳定性差,易产生甩尾等现象;转向过程中轮胎滑移较多,轮胎磨损严重。为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汽车行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的成长起来,各项技术和性能都在不断的完善,作为方便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汽车在人们工作生活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
航空发动机的低压涡轮轴连接是一种典型的无垫片螺栓连接结构,其高性能对螺栓群预紧力的均匀程度提出苛刻的要求。而弹性相互作用关系却使得螺栓群逐个拧紧时预紧力产生离散分布的现象,同时被连接件结合面的端跳使得这种弹性相互作用规律发生了变化,这对无垫片螺栓连接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建立2螺栓和6螺栓拧紧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揭示了实际接触下的两螺栓间弹性相互作用原理,分析了螺栓间距、拧紧次数、端面跳
学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汽车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以及操纵稳定性,而这两方面的性能跟汽车的悬架系统和转向系统有着密切关联,所以对汽车悬架系统
铝管成型装置对其控制系统的精确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要保证多电机速度的同步性。本文遵循这一原则,主要从机械结构、电气控制和组态监控等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多轮独立驱动不仅简化了传统汽车复杂的传动系统,而且在驱动力分配和牵引力控制领域有明显优势。因此,众多汽车企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