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红细胞膜成分与血液粘度相关性研究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cb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考察对象,从血液流变学和红细胞膜成分的变化来探讨导致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红细胞变形性及流动性降低的机制,进一步寻找血瘀证在红细胞膜上的发生机制,为临床合理诊治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提供实验依据,并为其作用机制、作用靶点研究提供技术平台。方法:以老龄大鼠和青年大鼠为研究对象,取血制红细胞膜,测定血液粘度和红细胞膜成分变化,建立两者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将18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3例健康老人和10例健康青年人分为冠心病人组、健康老人对照组和青年对照组,测定血浆中的生化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膜上的胆固醇含量、唾液酸含量、巯基含量、SOD活性、MDA含量、Na+-K+-ATP酶活力、膜蛋白组成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膜形态变化,以探讨其致病机制。结果:(1)与健康人比较,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高于健康人(P<0.01,P<0.05),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降低(P<0.01);血浆和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而膜上唾液酸含量、巯基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1);尽管Na+-K+-ATP酶活性和SOD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2)与青年人比较,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红细胞形态和骨架发生变化,F-actin含量降低并呈解聚状态;包括带1蛋白、带3蛋白、带4.1蛋白、带4.2蛋白、带5蛋白、原肌球调节蛋白和带6蛋白百分含量均显著降低,健康老人组带1、带3、带4.1、原肌球调节蛋白百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人组的蛋白含量。结论:以老龄大鼠和青年大鼠为研究对象,从红细胞膜组分变化,建立了红细胞膜组分与血液粘度相关性所涉及部分指标的研究方法。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显著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降低,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红细胞表面唾液酸含量和巯基含量减少,膜胆固醇含量增多、红细胞膜骨架F-actin解聚,膜蛋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抗氧化能力低下,膜流动性降低。
其他文献
海滩养护是当前全球广泛流行的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义的软式海岸工程手段。文章以广东珠海外伶仃岛小石嘴沙滩为例,首次选取珠江口海岛沙滩,开展近岸动力、近岸地形、海岸动力
将蓝青强教授对干燥综合征(SS)发病机制的论述进行总结。蓝教授认为SS的发病与体质有密切关系,津液不足是发病关键,气机升降失常是病理基础,瘀血阻滞为继发性病因。临床治疗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大约有25%-50%的人受到感染。弓形虫的宿主非常广泛,猫
<正>最近,我发现涵涵同学上课时总是无精打采,家庭作业也经常完不成,科任老师也反映他上课有睡觉现象,这一切引起了我的注意。涵涵生活在离异家庭,由于妈妈工作忙,他平时和姥
刀法,即篆刻用刀之法。在我国用刀镌刻汉字的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甲骨文的锲刻技法已很娴熟。战国以来随着印章的广泛应用,镌刻技法有很大发展。但古代用的印材坚硬,要靠工匠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糖尿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生化检验,比较两组检
本文以2011年度公司三座老泵站综合治理改造项目为实例,讲述了粉碎性格栅机在排污泵站中的应用,通过与传统机械格栅的比较,分析粉碎格栅的性能特点,并提出了安装和使用粉碎性
<正>一、引言信息化时代是利用信息产生的特点技术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化的发展普及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信息化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现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
会议
<正>广义上说,监管沙盒是政府给予某些金融创新机构以特许权,使其在监管机构可以控制的小范围内测试其新产品、新服务等的一种机制。沙盒(Sandbox)原本是一个计算机用语,是指
在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整本书阅读开始受到多方面的重视。教基二厅函文件中就有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具体规定,其中阐述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方法和内容,这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