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议代论—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议论文论据使用特点的社会心理分析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w56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议论文写作中的论据使用。 本研究的的理论框架来源于Triandis(1995)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理论及中国文化中中的自我、和睦观念(Gao,Ting-Toomey & Gudykunst,1996)。研究的语料来自:“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桂诗春,杨惠中,2003)中英语专业大三大四学生30篇有关“安乐死”的英语议论文;Louvain英语母语语料库(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中30篇英语母语作者不同主题的评论文。作者借鉴Flemming(1999)事实与观点的定义,对中西学生的英语议论文中的论据部分进行了定量统计,并从语义功能语法上对中方数据定性分析(Celce-Murcia & Larsen-Freeman,1999;Hoye,1997;McArthur,1981)。 本研究的定量分析,发现中西方学生英语议论文证据使用存在差别(中方多为个人观点:61%-97%;西方为多事实:55%-91%)。研究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议论文中常出现的句型有:内涵词句型,情态词句型,问句,条件状语,原因状语,“潜在个人声音”句型等。研究还发现了中国学生对自己使用自己观点证明论点的失误没有意识。 我们认为写作中的议论跟公众场合中的交际相似,中国人际交往中重视面子、和睦以及说话人的权威,而西方交际目的在于探求真理、交流信息。母语文化中的交际传统影响并导致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使用母语行为规范。
其他文献
创意写作学科在中国已经经过了引进及初创阶段,未来即将进入中国化创生阶段。创意写作学科的中国化创生要有中国气派,要建构创意写作的"中国话语",产生"中国学派",要做到这一
【正】 1987年以来,在湖南省澧水下游的石门、临澧、澧县、津市市等县市发现五十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尤其是澧县境内发现最多,其中数处遗址已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正
语言使用中交际意义的实现可以看作是在两种知识之间的定位和取向,即系统知识和图示知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运用的本质就是意义协商。 现在普遍认为意义协商不仅在交
本文旨在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文商业文章中的有机体隐喻。笔者从两方面分析了有机体隐喻:从概念隐喻角度理解和用关联理论理解。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其
堆浸技术在当今已发展成为工业上处理低品位矿石及废石等物料,提取有色金属的既简单又经济的一种有效方法。堆浸技术的推广应用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扩大资源利用率
<正>作家萧军有记日记的习惯。他写日记完全是写给自己看,作为历史的摄影机、速写簿,并留下一点心灵的记录。1942年3月22日日记:"我讨厌和江青一起跳舞……对于江青,这是个愚
期刊
“一个作家脚踩文学和娱乐两条船,就好比一个杂技演员脚蹬两匹驰往不同方向的马。”在为《作者文摘》撰文写下这句话时,黎锦扬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这两匹马竟然会并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和"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等观点。为关注国家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