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通元针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的临床疗效,评价通元针法的临床有效性,初步并探讨通元针法作用机理,为证明通元针法优势及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各30例,分别在月经周期第5天予以下治疗方案:1.针刺组腹部组主穴:关元、天枢双、气海、归来双配穴:手三针、足三针背部组主穴:百会、双心俞、膈俞、肾俞、膀胱俞配穴:委中、太溪、涌泉先针腹部组,再针背部组,每体位20分钟,隔日一次。自月经第5天(自然周期或口服黄体酮胶丸100mg bid 5天撤退出血)治疗,至下次月经来潮停止。2.西药组月经周期(自然周期或口服黄体酮胶丸100mg bid 5天撤退出血)第5天开始服用克罗米芬50mg/d×5天,第10天起B超监测排卵,当最大卵泡直径达到≥18mm,且直径≥14mm卵泡数≤1-5个时,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CG)10000IU,并指导同房,48h后复查B超。如无排卵,则在下一月经周期将克罗米芬加量至100mg/d。两组各治疗三个月经周期,治疗期间受孕者停止治疗。治疗前后记录患者年龄、病程、BMI、月经症状积分、中医临床症候积分、卵泡数目、排卵次数,治疗后通过排卵情况、月经积分、中医症候积分等评价通元针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中医辩证分型、年龄、病程相比J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基线水平相当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前后BMI比较治疗前两组BMI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在改善BMI方面优于西药组。3.卵泡数目比较在卵泡数目方面治疗前后两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者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在减少卵泡数目方面较西药组有优势。4.月经症状积分与中医临床症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月经症状积分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在改善月经症状积分方面优于西药组。治疗前两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在改善中医临床症候方面优于西药组。5.治疗后两组排卵次数、妊娠率比较两组方案治疗后排卵次数、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促排卵、改善妊娠结局方面疗效相当。结论:通元针法可以改善PCOS患者BMI、月经情况及中医症候情况,减少卵泡数目,在减轻体重、改善月经及中医症候、促进排卵方面较西药有优势。通元针法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PCOS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