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解决了蔬菜总量不足,实现了量上的增加和品种的替换,使我国的蔬菜向着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市场化经营的格局发展。但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平衡日趋严重。同时蔬菜农药残留量,有损于人们的健康,也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报酬递减,农民收益受到制约。国外蔬菜进口国不断设置“绿色壁垒”,中国蔬菜出口受阻。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不论是国内消费还是国际消费,“绿色”消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对蔬菜产品产生了优质化、安全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无公害蔬菜应运而生,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中国无公害蔬菜产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发展无公害蔬菜,可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开拓国际市场,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这不仅符合我国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也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本文首先研究国内外无公害蔬菜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来分析中国无公害蔬菜绿色制度创新的动因和功能,提出了中国无公害蔬菜需要进行绿色制度创新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为本文研究做好铺垫。最后从生产和营销两个角度来探求我国无公害蔬菜绿色制度创新的路径。其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蔬菜业发展状况。中国蔬菜种植面积逐年递增,中国蔬菜地区分布不平衡,中国居民家庭蔬菜人均消费量逐渐减少而又将趋于平稳。中国出口蔬菜数量呈上升趋势,出口蔬菜金额稳中有升,但单位价值呈下降趋势。中国无公害蔬菜正处于发展阶段,但与国外无公害蔬菜相比,仍存在一系列问题。(2)中国无公害蔬菜绿色制度创新的动因与功能分析。政策失效是导致绿色制度创新的一个直接原因,其中市场失灵是绿色制度创新产生的直接根源,政府失灵是绿色制度创新产生的间接根源。另外,消费者需求变化,市场压力,我国蔬菜生产方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都是我国无公害蔬菜进行绿色制度创新的原因所在。绿色制度创新能降低无公害蔬菜交易成本,能提高无公害蔬菜经济价值,可以提供无公害蔬菜激励机制,可为无公害蔬菜企业带来商业机会等。(3)中国无公害蔬菜绿色制度创新路径。在绿色生产制度方面,通过重复博弈和信誉机制、在生产阶段的管理模式以及补贴制度三个角度来分析;在绿色营销方面,从企业和政府两个主要力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宏观层面上,政府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如加强法制建设、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绿色行为、加大监督检测力度,确保无公害蔬菜质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绿色消费比例等;在微观层面上,企业需付出各方面的努力,如收集绿色信息、开发无公害蔬菜品种、制定绿色价格、开辟绿色通道、争取绿色标志,培植绿色品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