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il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结构上有别于传统表面活性剂的一类带有两个疏水链、两个亲水基团和一个桥联基团的新型表面活性剂,近年来的研究十分活跃。本文介绍的是一种具有低的最小胶束浓度的氧化胺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在合成时,由于重结晶方法不能分离提纯合成的原料—N-羟乙基十二烷基胺,所以先将其用柱色谱精制,柱色谱的色谱条件是:吸附剂:柱层析硅胶,粒径100-200目,采用湿法装柱,柱层析硅胶用量160克,填充约750mm;洗脱剂:乙酸乙酯:丙酮:14mol/L氨水=62:28:10;进样量:2.5克;洗脱流速:1滴/秒,每小时100克洗脱剂。经红外光谱、薄层色谱检验和熔点测试确定第13到第19个样为纯净的N-羟乙基十二烷基胺,其中,薄层色谱的色谱条件是:吸附剂:薄层层析硅胶(含少量羧甲基纤维素钠);展开剂:乙酸乙酯:丙酮:14mol/L氨水=62:28:10,展开距离为离原点12cm;显色剂:碘蒸汽;样品:1%-2%的丙酮溶液;展开时间:90min。N-羟乙基十二烷基胺用环氧氯丙烷进行桥联,环氧氯丙烷与N-羟乙基十二烷基胺的摩尔比为2:1,以正丙醇为溶剂,反应温度为90-95℃,回流反应4h,于80℃以下蒸去溶剂,得一个黄色胶体产物。产物经红外光谱检验确定反应发生。然后升温至50℃,15min内缓慢滴加过量的27.5%的双氧水1.5克,升温至70-75 ℃,反应4h,冷却至45℃,加入25%新鲜亚硫酸钠溶液4滴(约0.2克)以分解多余的双氧水,搅拌1小时。得到一浅黄色胶状固体,用乙醇分离精制后得到一种浅黄色固体,该固体的红外光谱在968cm-1处有弱吸收,符合氧化胺的特征吸收。确认为氧化胺型的Gemini表面活性剂。对其进行表面张力性能测试,得出了最小胶束浓度为0.37mmol/l;用罗氏泡沫仪测定了其泡沫高度,在硬水中的泡沫高度为185mm,而相应的N,N-二羟乙基十二烷基氧化胺的泡沫高度为170mm。比较该产物与N,N-二羟乙基十二烷基氧化胺的表面性能和发泡能力。确认该产物在硬水条件下仍有良好的发泡能力。用凝固点下降法测定了产品的分子量为478。
其他文献
  本论文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Higashi直接缩聚法合成了具有不同组分结构的液晶聚酯酰亚胺。通过对所得的液晶聚酯酰亚胺的性能表征,优选出成纤性能好
微流控芯片上试样前处理技术的研究是目前微流控分析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但气体扩散分离作为流动注射常用的试样前处理方法之一,在微流控芯片上研究的较少。微流控芯
燃料电池由于装置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能量密度高的原因得到了各国政府和公司的广泛关注。目前,贵金属Pt基电催化剂是应用最广泛的燃料电池催化剂,但贵金属的储量限制导致催化剂的成本极高,直接提高了燃料电池的价格,不利于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发展。除此之外,稳定性不足仍然是制约贵金属在燃料电池中使用的最大问题。因此,发展成本廉价、性价比高、稳定性高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替代Pt基电催化剂是燃料电池得到广泛应用的必
由于纳米金颗粒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低的毒性,以及独特的光电可调性等特点,基于传统的Au-S共价键设计的纳米金生物传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分子的检测。在1996年Storhoff’s课题组和Schultzs课题组首次提出这种通过Au-S共价键在纳米金粒子表面组装上DNA的纳米生物技术。此后,人们将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以及生物材料,包括各种DNA,RNA,多肽以及其他分子物质,通过Au-S共价键修
学位
语文学习无疑是一场“千里之行”,它需要与时俱进的观念,敢于实践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基于“先学后教”理论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练习”正在这场旅途中慢慢前行。  “先学”即课前预习,它不是学生漫无目的的学,而是在教师简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在规定时间内预习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想在听课过程中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益,预习必
  本文为了研究和探讨金属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及对DNA的断裂,我们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两种含萘双核铜(Ⅱ)配合物,为了比较,还合成了两个相应的单核铜(Ⅱ)配合物,系统地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