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利县农业科技推广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ong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业面临着资源日益匮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农业科技推广滞后等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基层建立体系健全、机制灵活、运转高效、农民满意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本文以黑龙江省勃利县农业科技推广为题进行研究,对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实践探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问卷法、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和案例法。研究中随机发放农民调查问卷150份,调查村数占全县农村总数的46.6%。发放农业技术人员调查问卷60份,调查人数占全县农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9.8%。通过调查、走访和座谈等形式,了解到勃利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还存在经费不足、队伍素质不高、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的用人机制、技术服务力量不足、没有形成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等诸多问题。在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国外农业科技推广的运行模式、保障机制等对我国的启示。同时列举了勃利县农民技术员的典型案例,并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有关概念、基本理论进行了界定与探究。本文对村级建立“一站一户一片田”的农技综合服务站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即成立村级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筛选一个核心科技示范户,建设一片农业科技示范田。村级农业综合服务站通过农资、技术服务等形式进行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为了保证村级农业综合服务站更好的运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县农学会成立新技术应用效果评价委员会。技术推广协会负责筛选有苗头性的新技术、新品种和新产品进行田间试验示范,委托应用效果评价委员会对试验示范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的产品和技术,列入下一年推广目录,最后由村级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向广大农民进行宣传推广,以保证所销售的农资产品的质量,避免坑农害农事件发生。提出了要加大公共财力投入,提高队伍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充实推广一线的技术力量,加强农民技术员管理,建设村级农技服务综合站,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内容的勃利县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思路和对策。本研究的创新性是在完善县级、加强乡级、建设村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村级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运行模式和机制,对如何构建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采用室温盆栽试验,研究了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Lam)对排污河道疏浚底泥中的重金属(Zn、Pb、Cu、Cd、Ni)-有机物复合污染的修复情况。结果表明,第2次收获(剪切)的黑麦草地
化工行业氮氧化物最大来源是高温燃烧系统。燃料性质、空气一燃料比、空气过量程度,以及火焰温度是影响氮氧化物生成量的关键因素。控制氮氧化物的方法有两类:一是燃烧过程中控
本文对美国大学排行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萌芽期、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通过剖析每个阶段的典型个案,揭示美国大学排行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贫困具有转移性、边缘性、介入性、聚集性、发展性、循环累积性以及代际传承性等特征。农民工贫困包括资本贫困、权利贫困及其
本文论述了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引信火工品数据库的建库技术.从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客户端界面设计、数据库接口设计、三维模型数据库存取、数据查询模块以及报表的生成等方
生老病死是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古今中外,自杀都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压力和人际关系矛盾的增加,自杀现象逐年攀升,帮助自杀行为的逐步出现,也进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医疗改革已成为这一轮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明生活日益富裕,人民群众对于个人健康服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就要
文章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对二次蒸汽冷凝过程机理进行了阐述,表达了大气冷凝器的计算过程,分析了影响大气冷凝器使用效果的因素,方便了使用单位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从 198 6~ 1998年 ,云南省有 46县、市发生动物鼠疫流行 ,其中 2 2县、市发生 49起人间鼠疫流行 ,确诊鼠疫患者2 73例 ,死亡 2例。主要传染源为黄胸鼠 ,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 ,
云南省鼠疫防治对策及效果的评价马永康,张希昆,黄坚华,杨光荣(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大理市671000)1云南鼠疫流行概况云南是古老的鼠疫地方病区,早在1108年就有人类鼠疫流行记载,其后每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