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病理类型的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inlei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福建地区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的发病危险因素,以期为预防结直肠肿瘤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期间通过电子结肠镜检查后诊断为结直肠息肉患者共579例,其中腺瘤型息肉(CAP组)379例(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非腺瘤型息肉(NCAP组)200例(包括增生型息肉123例、炎症型息肉77例),同期电子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者255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吸烟、饮酒、血压、BMI、粪便隐血试验结果等资料,及血清中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尿酸等代谢相关指标,比较结直肠息肉不同病理类型组及对照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不同病理类型的危险因素。结果:(1)男性和女性息肉占比分别为73.23%(424/579)和26.77%(155/579),男性息肉患者明显高于女性患者。无论是总体,还是男性、女性受检者,不同年龄段息肉的占比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致呈上升趋势,其中50岁后的息肉占比明显升高。临床上以腺瘤型息肉多见,腺瘤型息肉中又以管状腺瘤为主。(2)CAP组中男女比例为2.44:1,NCAP组中男女比例为3.44:1,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01:1,CAP组与NCAP组的男性患者检出率及平均年龄均高于对照组(PO.05)。以年龄为50岁进行分层,可见CAP组、NCAP组在年龄大于50岁的比例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AP组、NCAP组、对照组饮酒者占比分别为21.9%、26.5%、14.5%,吸烟者三组占比分别为32.19%、39.5%、18.82%,CAP组与NCAP组吸烟、饮酒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高血压患病率、粪便OB阳性率、超重比例、HUA、高TG、低HDL、高LDL、高VLDL的发生率CAP组与NCAP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CAP组与NCAP组的收缩压水平、BMI水平、UA、TG、LDL-C、VLDL-C、LT/AST、γ-GT、肌酐、LDH、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pro-A1、Apro-A1/B、HLD-C、GF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TC及Apro-B指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FR下降,CAP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CAP组中的息肉>1cm的占比高于NC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史在非进展性腺瘤中的比例高于进展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性别、粪便OB阳性、高尿酸血症为CAP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380(95%CI=2.211~5.168)、1.963(95%CI=1.283~3.003)、1.932(95%CI=1.251~2.985)、10.346(95%CI=5.560~19.251)、1.777(95%CI=1.118~2.826)。结论:(1)在年龄、收缩压水平、BMI水平、UA、TG、LDL-C、VLDL-C、ALT/AST、γ-GT、肌酐、LDH、ALP水平上,结肠息肉组均高于对照组,在Apro-A1、Apro-A1/B、HLD-C、GFR水平上,结肠息肉组均低于对照组,与其病理类型无关。(2)男性、高龄、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结直肠肿瘤家族史、肥胖、粪便OB阳性、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低HDL血症是结肠息肉的危险因素,与其病理类型关系不大。年龄、BMI、性别、粪便OB阳性、高尿酸血症为C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不同病理类型息肉间仅息肉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目、位置、形态等差异不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电影疗法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生命意义感及医学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2月~12月福建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70例,并利用SPSS产生随机数字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接受为期4周,每周1轮,每轮约120~150分钟基于微信的电影疗法干预,对照组予以出院后每周通过微信给予心理支持。干预前、干预
目的:通过利用Balb/C小鼠联合注射贝伐单抗及5-氟尿嘧啶药物构建抗肿瘤药物心肌毒性模型,应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及多模态检测技术对比研究心脏损伤情况,探讨早期评估抗肿瘤药物性心肌毒性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氟尿嘧啶+贝伐单抗组,其中5-氟尿嘧啶+贝伐单抗组给予腹腔联合注射贝伐单抗5mg/kg及5-氟尿嘧啶30mg/kg,隔1日1次,连续给药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模型扫描法测量上颌前牙软硬组织厚度,探讨上颌前牙区牙龈厚度与性别、年龄、牙位及牙槽骨板厚度的相关性,为临床综合评估上颌前牙牙龈生物型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科的无上颌前牙缺失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和模型资料,应用锥形束CT、上颌牙石膏
目的:比较双源CT(DSCT)测量左心房容积三维容积法与双平面面积长度公式法的差异,评估两者的测量值一致性,并评估DSCT评估左心房容积与功能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0年1月于我院住院并行冠脉CTA检查的患者51例。采用回顾性扫描获得整个心动周期扫描左据,并每间隔5%R-R间期重建出20个时相左据,在二尖瓣开瓣前确定左心房最大容积时相,在二尖瓣关闭时确定左心房最左容积时相,分别采
目的:探讨经皮胰周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或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无菌性胰周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6例MSAP/
目的:手术切除是I期浸润性肺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患者的预后有明显不同。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共同提出的肺腺癌新分类标准,根据病理亚型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本文主要研究手术切除治疗后的Ⅰ期浸润性肺腺癌,分析各种临床病理特征对于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寻找影响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胸外科进行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是Ⅰ期
目的:探讨Mig-7促进胶质瘤迁移、侵袭、增值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过程中MAPK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临床胶质瘤标本(60例),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和CD34-PAS双重染色分别检测Mig-7蛋白及VM的表达情况。培养正常星型胶质细胞株HA1800,胶质瘤细胞株:H4、SWO38、U87MG,检测四株细胞中Mig-7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小干扰RNA转染抑制U87MG细胞系Mi
目的本文拟对本中心应用二代冷冻球囊完成的手术病例开展回顾性研究,评估应用肺静脉前庭分段隔离技术治疗在肺静脉共干房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统计1027位2014年1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接受经皮冷冻球囊消融术的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术前的基线资料、术中的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的情况,分为共干组(41例)与非共干组(986例),通过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来评估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具有肺静脉共干的房
目的:许多患者即使在术中已经完整保留了面神经解剖结构的情况下,仍在术后出现周围性面瘫的神经功能症状。本文旨在探讨听神经瘤术后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进一步为改善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间收治的符合条件的43例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均由同一教授主刀,且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的方式,在I
目的:评估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鉴别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SFT/HPC)和脑膜瘤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探讨联合这两项技术在鉴别诊断中的诊断效能,以期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和96例经病理证实的SFT/HPC患者和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术前CT检查、常规MRI检查(包括平扫+增强检查)、DWI检查和SWI检查。根据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