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控系统设计及计算机仿真分析

来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a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需要以及施工技术的改良使混凝土的浇筑尺寸逐渐增大,也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研究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解决由水化热温度场所引起的施工中温度裂缝问题,工程中采用了例如选用低热水泥、选用预冷混凝土、混凝土表面保温和铺装冷却水管等措施,实践证明冷却水管法降温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同时也是大体积混凝土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现有的水管冷却温度场计算还不是很成熟,并且随着混凝土尺寸的越来越大,现有的冷却系统已无法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为了满足发展的施工建设要求,有必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冷技术研究,并且探索出冷却效率更加显著的冷却系统,为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措施中的水管冷却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基于热传导理论,设计了一套混凝土水管冷却循环系统,该循环冷却装置能够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利用。并且在传统的通水冷却方案中加入相变微胶囊,形成可循环利用的相变微胶囊悬浮液,该悬浮液被通入预埋在混凝土内部的冷却水管后,沿程吸收热量导致水温不断升高达到相变微胶囊中相变材料的相变点,此时材料会发生相变并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能够达到比单纯通水冷却更好的降温效果。随后,冷却液将循环通过冷却水槽,沿程温度逐步降低至相变点以下,相变胶囊中相变材料将重新凝固,达到冷却液循环利用的效果。所设计的循环冷却装置能够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利用,不仅能够在同一工程中循环使用,也可在工程结束后继续运用在其他工程中。基于此系统,本文通过试验方式研究了单纯通水冷却和通相变微胶囊悬浮液这两种不同方案的降温效果,以探求该系统的实用性。  此外,本文在归纳温度场理论以及冷却水管计算理论的基础上,基于热流耦合精细算法,运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不采取冷却措施和采取通水冷却措施的温度场以及温度应力场,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根据热传导基本原理和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总结和归纳了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计算理论,包括热微分方程推导、各类边界条件的确定、不稳定温度场的显式解法和隐式解法,考虑水管冷却温度场的直接解法和等效解法,水管冷却温度场的热流耦合精细算法。  2、结合工程中的冷却系统,设计了一套混凝土水管冷却的循环系统,针对三种不同的试验方案,观测并记录关键点的温度数据,以探讨该系统的冷却效果,以推广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3、将混凝土温度场的计算原理和有限元的求解方法进行整合,探讨了包括参数选取、单元选择、边界条件选择在内的各种问题,运用热流耦合精细算法,从建立有限元模型、加载与求解和后处理方面给出了有限元方法求解混凝土水管冷却温度场的具体实现过程。  4、建立实验装置的有限元模型,对其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进行三维仿真计算,将模拟结果和试验系统的试验结果对比,验证该系统的有效性和有限元模拟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强夯法是由法国梅纳(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很重的夯锤以一定的落距自由落下,对土体进行强力夯实,提高土体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从而达到
过滤是几乎所有城市饮用水厂都采用的一道处理工艺,当滤池的过滤水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对滤池进行反冲洗。水厂用于滤池反冲洗的水量一般占到水厂总产水量的2%~10%。目
目前,国内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存在的主要病害是跨中下挠过大和箱梁梁体裂缝,研究如何控制大跨径预应力梁桥跨中长期挠度十分有意义。 本文从分析大跨径预应力梁桥跨中持
近年来,基坑工程多为多建筑群综合体基坑,特点是基坑深度大、平面形状复杂、竖向不同深度基坑形成交叉。当同一个基坑内存在不同挖深时,在不同挖深处抽降地下水影响不同,需采
现代建筑设计中,为使设计更加经济高效,设计师常常需要减小梁下穿设设备管道的空间。而在腹板上开设洞口用以穿设管道则可以有效地节省空间,降低建筑物整体高度,从而带来可观的经
红粘土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山区、重丘地区的特殊土。随着交通、能源等建设的发展,这种特殊土已被越来越多的工程所遇到,并成为控制工程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广梧”高速
本研究以济南玉清湖水库为依托,分别采用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上下折流人工湿地系统和表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沉砂后的微污染黄河水进行了预处理试验,考察了三套系统对微污染黄河
目前防爆墙的设计原理主要是依靠结构的强度、延性和能量吸收的理念来抵御爆炸荷载,防爆墙在设计时体积庞大,这不但增加建造成本,也不适合在城市地区应用。同时近年来开发的
住宅产业化由于劳动效率高、质量可控和环境污染少等优点,逐渐被推广开来。预制剪力墙结构作为住宅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是,剪力墙接缝处连
近年来多次大地震中出现的具有明显速度脉冲效应的地震动对工程结构造成了严重破坏。以往对于近场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桥梁结构,而对单层网壳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