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纳米复合超滤膜回收滤池反冲洗水试验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_lili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滤是几乎所有城市饮用水厂都采用的一道处理工艺,当滤池的过滤水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对滤池进行反冲洗。水厂用于滤池反冲洗的水量一般占到水厂总产水量的2%~10%。目前国内大部分水厂是将反冲洗水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或者城市下水道中,这种处理方式既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又给城市污水处理厂带来了严重的负担。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反冲洗废水的回收利用是必然趋势。由于反冲洗水的特殊性,其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有毒有害金属及天然有机物成分,如回收处理不当,会给水厂出厂水水质带来安全隐患。在目前研究的各项反冲洗水回用技术中,膜技术只经一个处理步骤就可使反冲洗水处理后达到饮用水标准,具有占地省、操作方便、出水水质好等多项优点,是最有潜力的一种新的处理方式。而国内相关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在北方某水厂进行膜处理反冲洗水的研究非常必要。本论文首先比较了中试膜装置在不同的过滤周期运行下通量的衰减及膜出水水质情况。结果表明30min、45min、60min三种过滤周期中,45min时是最优的。所监测的水质参数值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相应值,且出水水质相当稳定。其中膜出水中总铁的平均浓度为0.12mg·L-1,CODMn平均值为0.53 mg·L-1,浊度<1NTU.在运行过程中反冲洗废水平均回收率为89%。实验进一步研究了进水水质对膜处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浊度对膜通量衰减影响很大。当膜进水平均浊度为8.5NTU时,膜装置运行15h后通量降为初始值的46%,而当膜进水平均浊度为1.8NTU时,在相同的运行时间内膜通量仍为初始值的81%。膜的化学反冲洗是膜寿命以及膜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实验中比较了2%柠檬酸、2%三聚磷酸钠复合0.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0ppm NaClO三种化学清洗剂配方对膜污染的清洗效果,综合权衡之后,认为当膜前后两次化学反冲洗间隔在7天以内时,使用2%柠檬酸及100ppm NaClO两种清洗剂即可以使膜通量基本得到恢复,且这两种化学清洗剂配置及在清洗中操作均较方便。经估算,用膜处理回收反冲洗废水时,总处理成本约0.30元·m-3。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操作方式对减轻膜污染的效果,试验中用一套小试装置考查了通入气体后形成气液两相流过滤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处理反冲洗水时,通入气体形成气液两相流对膜通量及截留性能的提高没有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透过液中溶质浓度增高。在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时发现,在膜初始过滤的5~15min内,吸附可能是膜去除污染物的主要方式。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高速发展,交通荷载所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正在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国内外的实测资料表明在长期的交通荷载作用下,软粘土地基上会产生较大的附加沉降,从而引起
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交通、海洋工程项目上投入了空前的建设力度,以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满足交通运输、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需求。该地区工程特性复杂的软粘土层分布广泛
在岩石应力检测中,由于岩石内部结构的复杂性,需要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目前存在很多有用的方法,但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和不足,本文利用岩石的电学特性,选择大理岩作为研究
近年来,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国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产、生活的空间要求也在相应提高,空间结构的结构体系由简单到复杂、跨度由小到
传统的桩基础设计理论,上部荷载完全由桩来承担,随着桩基础在道路桥梁和高层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对桩-土-承台共同作用的计算分析成为岩土工程学科的研究热点。关于均质弹性地基中
根据规定,轻骨料混凝土是指(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简称为LWC)利用轻粗骨料、轻砂(或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而成,干表观密度低于1950kg/m3的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因为使用陶粒等作为粗骨料,其混凝土的密度比传统普通混凝土的密度低20%~30%。对于需要大量混凝土的建筑来说,采用低密度、强度高的轻骨料混凝土,会带来经济和施工技术方面非常大的优势。但是对于轻
近些年来,随着对石油的不断开采,在开采和运输的过程中,石油污染土壤显然是在所难免的,而采油过程中的落地油对周围土壤的污染是最为严重。这些高浓度原油的挥发严重污染周围的空
岩石裂隙属于岩体中较低的构造层次,同样控制着岩体工程的稳定性,与地下流体的流动和运移、油气的储藏等也息息相关,因此对岩石裂隙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岩石裂隙测试
传统的结构支撑在较大压力下有可能发生屈曲,从而限制了其使用功能和范围。屈曲约束支撑在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情况下,表现出相似的滞回性能和优良的耗能能力,在国外逐渐得到了广泛
强夯法是由法国梅纳(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很重的夯锤以一定的落距自由落下,对土体进行强力夯实,提高土体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从而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