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贝克在《伊甸之东》中道德观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斯坦贝克在《伊甸之东》中首次从社会批评转向道德批评,这也是斯坦贝克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斯坦贝克在《伊甸之东》中表达了一个鲜明的道德主题:通过复杂的人物和家庭关系斯坦贝克在小说中创立了种种道德对立面,例如善与恶,爱与恨,忠与叛等等,然而,斯坦贝克并没有在这些对立面之间划出一条清晰的分界线,也没有将其中的任何一个角色定义为绝对的善或是绝对的恶。恰恰相反,斯坦贝克似乎乐于让种种不同的对立面激烈争锋﹑你争我夺,直至相互犬牙交错﹑纠缠不清。而斯坦贝克如此这般的目的正是将自己独特的道德思想赋予该作品之中。本课题运用新近复兴的文学伦理批评,对《伊甸之东》进行系统和深入的解读,以期发掘斯坦贝克在作品中表达的整体道德思想。这些道德思想包括:斯坦贝克对命运决定论的质疑,对个人主义和自由选择的推崇,对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以及僵化的基督教道德观发出的挑战,对善与恶﹑爱与恨给予的新定义。此外,斯坦贝克还颠覆了加尔文主义的全然堕落说,“美国亚当”至善的传统,以及传统思想对妓女的简单贬斥。在《伊甸之东》中,斯坦贝克重新审视了整个西方道德体系,呼吁人们打破陈旧的二元对立思维,用一种整体眼光看待世界,避免走向极端,注重人类宽容和宽恕的美德。特别要指出的是,斯坦贝克在《伊甸之东》所表达的道德思想,特别是其对善与恶、爱与恨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思考,多多少少受到了道教伦理思想的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预见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潮。
其他文献
亦友亦敌,欲迎还拒的博弈是竞合时代交易伙伴的特征。万科和华润的故事就这样黯然神伤,多年的伙伴矛盾公开化,曾经的恩爱变成亲者痛仇者快的种种难堪,就像闹离婚的夫妇让人感
语文教学到底如何是好?在小学语文多年地探索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大胆地尝试。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充分挖掘语文教学资源,让语文教学回归自然,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训练课。
评分标准类型例如整体评分、分项评分,以及评分者效应例如评分者严厉程度、内在一致性、偏颇性能够影响评分的过程,从而影响根据分数推断写作能力的适切性。本文通过比较整体
“提问”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有计划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亦是推进和发展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式。恰当的提问
观察各个学科的教学我们可以发现,语文教学关注了学生情感与表达能力的发展,数学则关注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在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都围绕着“逻辑思
Energy methods and the principle of virtual work are commonly used for obtaining solutions of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BVPs) and initial value problems (IVPs) a
A contiguous derivation of radius and center of the insphere of a general tetrahedron is given. Therefore a linear system is derived. After a transformation of
啧水强度是决定自动啧水灭火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自动消防水炮在火灾早期可以快速响应,探测火源位置并自动啧水扑灭火灾。但如果由于某些因素不能及时响应,控制火灾的发展就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中,采用课前预习的方式就是关注学生主体的一个重要体现.本 文就数学学习中的预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随着会展业的发展,场馆的建设也日益兴盛,场馆的过度建设导致了大量场馆的闲置,同时也呈现出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场馆之间脱颖而出,加强场馆的管理和服务,充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