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效果及其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在解决我国北方旱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效益低、环境恶化、沙尘暴频发、农田土壤风蚀沙化等一系列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中的实际作用,通过对该区域的典型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区有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效果及其问题与对策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取得了以下结果: 1、保护性耕作具有多重技术效果:(1)在风蚀防治方面,通过对沙地、草地、传统翻耕农田和保护性耕作农田等不同地表覆盖<0.05mm悬移质颗粒分析表明,传统翻耕农田占30.87%,保护性耕作占28.36%,草地占18.99%,沙地占0.62%。保护性耕作的农田土壤风蚀减少在14%~88%之间,进一步明确了裸露农田和退化草原是沙尘暴沙尘的重要来源;(2)在土壤生态改善方面的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水分增加,表层土壤温度降低,土壤养分状况改善。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生态有正负不同效应,但总体效应更有利于农田生态保护和作物生长;(3)在增产方面的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我国北方的几种主要作物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其中增幅最高达24.19%(籽瓜),玉米平均增产8.2%,最低也有5%(小麦),也有个别地区由于技术实施问题表现减产。在保护耕作中,深松玉米可增产28.41%;免耕可增产14.97%;(4)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几种主要作物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节本增效效果,其中尤以经济作物节本增效的优势突出。啤酒大麦其节本高达70~110元/亩,增收达84.54元/亩;从而进一步明确了保护性耕作在粮食增产、农民节本增效上均具有显著的效果。 2、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北方旱区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其发展的问题,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1)技术体系发展不完善,其对策是利用农机与农艺的配套来打破传统的种植方式:(2)土壤低温问题,其对策是利用品种选择和深松等生物、生态和农艺措施进行有益补偿;(3)杂草控制问题,其对策主要是利用生物和化学以及农艺措施的综合方法来防治消灭杂草蔓延。认识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保护性耕作认识不足和理解偏面,其解决的对策是加强宣传和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策问题主要表现政策与外部环境没有根本的改观,其解决的对策是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鼓励和扶植政策,多途径的投入,对推广工作进行组织和督导。
其他文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一靠科技,二靠政策,三靠投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科技创新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根本
隐逸现象在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进入到魏晋南北朝,隐逸文化相对成熟,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人们对山水美的认识,为
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业的竞争。国家的整体经济竞争力关键取决于其主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综合
人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为之提出过不同的假设:人性善、人性恶、人性非善非恶、人性既善又恶,等等。总之,他们争论不休,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相比之下,“
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提出,相关行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中国,职业学院以其教育方式的独特性为优势成为培养电子商务
本文以国内的高筋面粉为研究对象。对一次发酵中影响面团发酵体积的因素进行研究,确定了使面团发酵体积最大的配方的参数及根据此配方测量出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下面团的发酵
大兴安岭西坡是我国重要的银多金属成矿带。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西坡中南段的林西县境内,是近年发现的一个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通过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控
本文针对“越野车液力变矩器与电控自动换档系统”国家“十五”研究项目,对液力变矩器的现代设计方法作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基于样机W305 原型液力变矩器进行了内流场数值模拟
目的:观察应用针刺、穴位注射与耳穴贴压三位一体的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入顽固性失眠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针刺、穴位注射与耳穴贴压三位一体
糙米中的米糠皮层和米胚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和保健功能因子,然而糙米在碾白成白米时,米糠皮层和米胚被去除了,这些营养物质也随着流失。稻米加工过程会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