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原状土柱与泥浆两种培养方式对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速率的季节变化及其受硫酸盐还原作用影响的程度进行研究,两种培养方式下甲烷产生速率、硫酸盐还原抑制甲烷产生速率均有明显的垂直变化与季节变化特征。原状土柱培养甲烷产生速率、硫酸盐还原抑制作用都大于泥浆培养方式。100m2与1m2尺度下,土壤甲烷产生速率变异系数都大于200%,具有很强的变异性。100m2尺度下春、秋两季土壤甲烷产生速率空间相关性都较弱,秋季1m2尺度下甲烷产生速率具有较强空间相关性。短叶茳芏湿地甲烷氧化能力在不同月份明显不同,其中以6月最大,6月份以后甲烷氧化能力逐渐降低。甲烷氧化能力与植物净生长速率相关,二者符合指数相关关系。甲烷氧化能力也与湿地甲烷产生显著相关。潮水水位高度对甲烷排放及其传输方式有明显影响,随着水位升高,甲烷传输效率下降,甲烷排放通量逐渐降低。当水位高于30cm时,短叶茳芏植物体几乎不传输排放甲烷。涨落潮过程中短叶茳芏湿地甲烷通量显著低于非涨潮阶段。涨潮前与落潮后甲烷通量之间差异不显著。潮水淹没样地短暂的几个小时内降低了湿地甲烷排放通量,但随着实验样地处于无淹水状态日数不断增长,湿地甲烷通量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大潮月中一次涨潮过程能使落潮后表层土壤孔隙水中溶解性甲烷浓度高于涨潮前,但差异不显著。大潮月潮汐为湿地带来丰富的S042-和N03",但小潮月的小潮日中,潮水中5042-含量却比湿地表层土壤孔隙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