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利用故事进行历史教学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了,正如我国清代语言学家王筠所提的那样“小儿无长精神,必须使有空闲,空闲即教以典故”,并且强调“典故有死有活,死典故,日日告之……必须告以活典故……。”这里的典故就是指故事。随着科学技术和教学理论的不断进步,多媒体、网络学习等被利用到历史课堂教学,在这些教学工具的辅助下,故事的教学作用本应该更加明显,但现实却并非如此。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为了更加发掘故事的历史教学作用,笔者将以故事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研究点,构建故事化教学策略。笔者加一“化”字是为了增加故事运用的灵活性。本文围绕故事化教学的“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其中“怎么做”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本文第一部分是解析故事化教学的概念。首先对故事的含义、特点、载体进行分析,区分故事和历史故事的不同,在此的基础上对故事化教学进行概念界定。所谓“故事化教学”,是指用故事的眼光来思索、考察、编排教学计划,发挥故事的多个层面的意义来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当这种理念运用在历史教学时就有了学科特点。第二部分分析故事化教学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故事不仅与历史有着朴素的联系,而且故事在历史教学中还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故事化教学顺应了新课程改革和初中历史特殊性的要求,也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这一切都说明了故事化教学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是对故事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组织以及应用原则的论述。故事化教学要发挥它的优势出来,就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还要不断丰富他的表现形式,发掘它在不同教学时间上的不同作用,同样也需要对故事化教学中师生关系进行重新认识。最后,总结出故事化教学的原则:求真、助主、多元、学生本位,这些都是故事化教学应用过程中不可超越的底线。第四部分是故事化教学策略的介绍,是在教学理论的支撑下结合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而总结出来,包括了故事导入、故事趣说、故事解读、故事角色、故事创作、故事调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