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榕属绵毛榕组粗叶榕复合群的系统分类学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iwer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榕属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包含乔木、灌木、攀缘状或半附生等多种生活型。有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两大类群,具有隐头花序,与榕小蜂形成专一性互利共生系统。榕属有6亚属,绵毛榕组属于无花果亚属,含34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地区到新几内亚(和马来西亚西部)。绵毛榕组中国记录有7种,其中粗叶榕、极简榕、金毛榕、黄毛榕属于粗叶榕复合群。通过原始文献追溯、标本查阅、野外考察和形态解剖发现粗叶榕、极简榕和金毛榕形态特征具有渐变性,没有明显界限;黄毛榕是乔木,在叶片较大、被毛较长、叶下表面被白色软毡毛、果实较大等特征上稳定且与上述3种虽然有较为明显的区别,但与枝粗壮,叶片较大、密被黄褐色毛的粗叶榕变异类型接近。为进一步区分该复合群中的上述4个种,选取83份粗叶榕复合群样品用ITS、ETS和trnH-psbA片段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构建了MP、ML和贝叶斯树;用16对荧光标记的引物进行了SSR分析,所得数据用STRUCTURE进行遗传分化检测并用NTSYS软件构建聚类图。通过形态解剖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可以得知:1.粗叶榕复合群中各种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支持率极高的一支(PP=1, MPBS=100,MLBS>99),其下各种交织在一起,没有形成良好的分支,说明该复合群各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十分接近,可以处理为一个种;2.遗传分化检测发现粗叶榕复合群的最佳K值为3,其中粗叶榕类群和极简榕类群混杂在一起,包含3个基因库的混合基因型,支持粗叶榕和极简榕为同一种;金毛榕类群虽然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但此类群的分布地局限于中国云南的东南部,且与相同分布地的粗叶榕类群中的样品有相似的遗传背景,出现遗传背景相对独特可能是由地域局限原因导致的,而不宜作为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对待;黄毛榕类群采自不同的省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却表现出一致的较为独特的遗传背景,说明黄毛榕本身有着更为独特的遗传背景,再加上黄毛榕具有乔木、叶片较大、被毛较长、背面灰白色、果实较大等较稳定的形态特征,可以将其处理为一个变种。3.聚类树显示出与遗传分化检测结果一致,显示出粗叶榕复合群中各类群拥有较高的遗传相似系数(>0.82),其中黄毛榕类群具有更高的遗传相似系数(>0.88)并构成一支,佐证了将中国分布的粗叶榕复合群处理为一个种,黄毛榕处理为其变种的合理性。分类学整理明确了我国粗叶榕复合群含1种、2变种,记录了1个新组合及2个新异名。
其他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全部理论成果的共同主题。这个共同主题表现为:理论创新成果的“同质”性;理论成果形成时代背景的“共时”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历史
作为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推拿医学,传承发展数千年,不断与时俱进。在康复医学传入我国之后,推拿与康复医学学科交叉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如何有机地将两者融合发展,更好地服
为了避免机载光电吊舱中共口径光学系统内部由于道威棱镜旋转引起的激光照射脉冲偏振态的变化,利用琼斯矩阵对道威棱镜的偏振特性与四分之一波片、半波片补偿道威棱镜旋转引起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国内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放缓的大环境下,国内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多元化战略正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诸多研究表明,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显著影响,并直接影响着企业绩效,学术界近年来也对此展开了大量研究。本文基于现实和理论背景,总结了以往文献中对于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几种研究,发现目前关于两者的关系尚无系统且统一的结论。因此本文聚焦于探究企业多元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现代企业伦理的建构,往往需要企业强文化作为依托。佛教作为世界性的宗教,其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既可以作为企业强文化的来源,也是建构现代企业伦理的极好工具。基于佛教伦理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中贡献显著,但其长期以来却面临着融资难题。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特殊定位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具有特殊优势,而银行信贷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中公经济条款的实施状况直接关系到宪法的宗旨和整体目标能否实现。法律规范中的具体条款与宪法中的抽象条款的契合使宪法真正作用于实践。虽然宪法
介绍了P2P网贷平台、预测市场理论及竞争情报系统的发展,根据现阶段P2P网贷平台的发展分析其竞争情报的特点,以预测市场理论为基础对P2P网贷平台竞争情报系统进行构建,并提出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稀土元素Ce3+掺杂Bi2WO6光催剂,通过X射线衍射、场发射电镜扫描、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N2物理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合成材料的结构、形貌、光吸收等物理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