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子宫肌瘤切除术气腹前、气腹手术中及气腹解除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探讨不同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对动脉血二氧化碳变化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及时调整潮气量及呼吸频率,减少二氧化碳气腹对机体的不良影响,预防高二氧化碳血症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研究方法:病例均来自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与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选择ASA Ⅰ-Ⅱ级行胆囊切除术及妇科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各20例,分为A和B两组,年龄25-55岁,体重50-75kg,无呼吸道疾病。术前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本实验的内容,获得家属的知情同意。术前排除严重心、肺、肝、肾疾患,严重贫血,对麻醉药过敏,近期内有呼吸道感染史的患者。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以咪达唑仑、芬太尼、顺阿曲库铵、依托咪酯行麻醉诱导插管,术中以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烷维持,潮气量设为8ml/kg,频率为12次/分,麻醉后气腹前及术中气腹后潮气量与频率保持不变。术前两组患者均施行桡动脉穿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10min后进行气腹,完成气腹后(腹壁与脏器完全分离),腹腔压力达到12-14mmHg(约需2-3分钟)时进行体位改变。妇科手术行头低脚高位15-20°,胆囊手术行头高脚低15-20°、左倾斜位。监测两组气腹前、气腹后5、10、15、20min及解除气腹后5、10、15min的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观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气腹前、气腹后及解除气腹后各时间点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气腹前、气腹后及解除气腹后各时间点血压及心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在气腹后各时间点(T1、T2、T3、T4)与气腹前(To)比较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解除气腹后血压和心率接近气腹前水平,T5、T6、T,与T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两组患者气腹前、气腹后及解除气腹后各时间点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气腹前及气腹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二氧化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解除气腹后,B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内比较,A组患者气腹后及解除气腹后各时间点的动脉血二氧化碳与气腹前比较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解除气腹后T5、T6、T,时间点PaCO:低于T4。B组患者气腹后及解除气腹后各时间点的动脉血二氧化碳与气腹前比较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解除气腹后T5、T6、T,时间点PaCO2高于T4。两组患者T1、T2、T3时间点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上升,与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之后T3、T4时间点无明显变化,有平台期。结论:1.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在气腹后20min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差异。2.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在解除气腹后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胆囊切除术,且下降缓慢。3.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