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学校教育,应该是关注人的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的教育,而人的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只有立足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并且由学生自主实现主体能力的发展,才能实现学生自我的不断学习和不断完善,才能为学生的自我发展、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面临全国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模式,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面对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为顺应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的大潮,我与部分老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运用探析”的初步研究,即选定实验班级、实验课题,采取相对适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制作教学积件、学件,制定对学生的评价规则,进行实验、数据对比分析等一系列操作,尝试了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过程,促进了学生内因作用的发挥。使他们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为其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为此,在我校开展“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运用探析”的研究,既是信息化条件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办学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充分发挥信息装备效益,促进教学观念更新,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