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地区重力场变化的向-位错模型模拟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bfhx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门山断裂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特殊,地震发生频度高,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研究龙门山断裂区域的地壳运动特征和断层活动机制,不仅能为我们解释青藏高原的隆升提供科学依据,而且有助于了解地震形成过程中的位场变化特征。向错理论顾及了断层转动因素,是作为对描述断层面之间相互平动的位错理论的补充而提出,目前在位移场的研究中已发展到三维。本文将向错理论推广到重力场的研究中,并结合位错理论,建立三维向-位错组合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龙门山区域位移场及重力场变化特征。得到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经典点源位错理论的解析式,推导得出了断层三维向-位错引起空间重力变化的数值方法,模拟计算并分析了简单断层三维转动引起的空间重力变化特征。计算结果表明:断层单分量转动ω1产生的空间重力变化分布区域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单分量转动ω2、ω3时均呈现沿断层倾向方向为轴的对称分布特征。当断层同时以ω1ω2转动时,ω1的转动效应将打破整个重力变化分布区域的的空间对称性。当断层同时以ω2ω3转动时,ω2的转动效应对转动结果起主导作用。断层埋深越大,引起的空间重力变化量值上越小。断层转动量越大,引起空间重力变化的量值越大,且图像的不对称性分布越显著。2.利用向-位错组合模型和位错模型分别对龙门山断裂运动引起的地表位移场变化进行了正演模拟,以GPS实测结果作为限制,计算并对比了两种模型所得结果相应的位移场残差、残差均值和方差。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区域地壳运动以滑动为主,转动为辅。虽然转动角在量值上较小,但其对地表位移场的影响效应不可忽略。两种模型计算的位移场结果具有相同的量级,与位错模型相比,向-位错组合模型模拟计算的位移场结果具有更小的离散程度和偏离程度,模拟值在大小和方向上都与GPS实测结果具有更好的一致性,更加完善地解释了区域地壳运动特征。3.利用向-位错组合模型计算了龙门山区域震间地壳运动引起的空间重力变化,并与位错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模型计算所得的区域重力变化在量级上一致,计算结果的差异性主要集中在断裂附近区域。较之位错模型,由于顾及了断层转动的因素,向-位错组合模型的计算结果更加细致,对区域重力场变化描述的更加完善,反映出了更加接近真实的地壳运动效应。向-位错组合模型达到了对经典位错模型补充和精化的目的。
其他文献
重金属铅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导致农业作物产量严重下降,这已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而生物修复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微生物方面能够筛选出一株既能够减轻重金属铅污染又
高光谱遥感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立在成像系统与分光技术相结合基础之上的一门新兴遥感技术。由于高光谱遥感独有的超高光谱分辨率,其应用潜力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军
机载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简称LIDAR)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测量系统,综合应用了激光测距仪、IMU、GPS等多项测绘技术。机载LIDAR技术具有数据采集速度快、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