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介入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2012年10月到2018年10月共有69例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患者(直径大于1Omm)纳入该研究,51例接受血管重构介入治疗、血管解构介入治疗或二者联合介入治疗的患者纳入手术组,18例接受了抗血小板或单纯危险因素控制治疗的患者进入保守组。同时在中文万方数据库和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进行检索提取发表的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患者430例。主要观察指标是手术组和保守组与方案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组和保守组死亡事件、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及非卒中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动脉瘤治愈情况等。结果:手术组和保守组所有与方案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7%和44.4%,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值为 0.353(95%CI,0.156-0.801);方案相关死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和38.9%,RR值为0.050(95%CI,0.007-0.382);方案相关出血性卒中发生率分别为2.0%和22.2%,RR值为0.088(95%CI,0.011-0.738)。44例手术组病人影像学随访动脉瘤治愈率为56.8%(25/44)。生存分析显示手术组和保守组1年、3年和5年的无死亡事件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8.0%vs 83.3%(P=0.020)、98.0%vs 61.5%(p=0.002)和 98.0%vs 32.8%(P<0.001),5年无严重不良事件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5.5%vs 32.8%(P=0.007),无卒中事件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5.5%vs 32.8%(P=0.02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血管解构介入治疗治愈率(100%,10/10)高于血管重构介入治疗(40.6%,13/32)(P<0.001),血管重构介入治疗中支架联合弹簧圈治愈率(54.2%,13/24)较高(P=0.04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治疗发生方案相关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是保守治疗的0.344倍(95%CI,0.119-0.995),缺血起病发生方案相关卒中事件的风险是其他起病方式的4.447倍(95%CI,1.444-13.700),手术治疗发生方案相关死亡的风险是保守治疗的0.040倍(95%CI,0.004-0.373),大型动脉瘤发生方案相关死亡的风险是巨大动脉瘤的 0.126 倍(95%CI,0.021-0.772)。试验数据两组结果与文献分析数据结果对比发现试验数据手术组方案死亡事件发生率(2.0%)低于文献中手术组结果(13.0%)(P=0.030)。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有较低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死亡事件发生率和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率;能有效预防颅内椎基底大动脉瘤远期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卒中事件发生,同时能有效预防短期和长期的死亡事件发生;血管解构治疗闭塞治愈率高,支架联合弹簧圈治疗在血管重构介入治疗中闭塞治愈率较高;发病类型是影响卒中事件发生的预测因素,治疗方案选择是预测严重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动脉瘤的大小和治疗方案选择是预测死亡的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