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空间复合利用的理念与方法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ufei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绿地是指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一种城市用地。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地建设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亦面临土地、资金、法规等多重矛盾制约。城市绿地的问题与其它城市问题交织在一起,研究城市绿地不能仅限于绿地对城市的单项作用,亦要考虑到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发展对绿地的影响。我国人多地少,需要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协调好环境与发展的平衡关系,传统模式下绿色空间与人工建设空间(灰质空间)的分割状态或者导致此消彼长的对立发展,或者导致城市用地的膨胀蔓延,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于城市土地集约化使用的要求,促进绿色空间与灰质空间相互融合可以拓展彼此的存在空间,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创造出超量的绿化与建设。该论文提出“城市绿地空间复合利用”的理念,指:“在保持城市绿地良好的绿化状态,满足城市绿地基本功效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部分城市绿地土地的空间资源,集约建设空间以利使用。”这一理念强调了绿化优先的原则,突出了利用空间维度最终形成城市绿地内多种功能融合的形态。   在理念建立的基础上,城市绿地空间复合利用更需要科学的、精细化的管理控制和规划设计方法。首先需要解决宏观规划层面上的管理控制方法,从“定位、定性、定量”三个方面出发,在上位法规的基础上尝试对可复合利用绿地地段、复合的功能、复合的建设量做出具体的基本参数设定。然后引入适建性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影响复合利用的多种因素,在可复合利用城市绿地内给出适宜复合利用地块参考,在操作方法的宏观和微观层次之间形成过渡。最后深入到具体的规划设计阶段,抓住复合利用的“空间”本质属性,分析、归纳、拓展了城市绿地复合利用空间形态,将复合利用空间规划设计分解为多个组成部分,形成包含环境因素、空间分布、空间类型等方面信息的多点并行的开放性构架,结合大量案例为城市绿地复合利用空间规划设计提供系统的指导和参考。
其他文献
土地制度是乡村最根本的制度,它影响着乡村定位与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土地配置、人地关系等多方面,并最终影响着物化的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但在当下,土地制度的缺位导致乡村
叙事不只局限于话语,它同时在非语言形式的其他艺术体裁中存在,如戏剧、绘画、电影等,表现为一种没有讲出来的故事,建筑则可以被看成是加入了空间因素的立体叙事文本。对于叙事艺
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环节,以往对城市广场的设计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场形态、广场功能、广场的视觉景观以及广场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很少涉及广场空间品质
在全球老龄化的背景之下,我国社区商业空间的适老化设计作为社会养老热点问题的一部分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此情况下,作者开展对于我国社区商业空间适老化设计的相关研究和写
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在于:提出命题假设、描述作为背景的现象条件、分析背景条件下区域空间的演化,并利用相关理论对命题作出检验、以解析现象条件作用于实体空间的机制。具体包
随着城市的扩张,交通量的激增,高架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进入城区的高架因此已成为城市空间中不可忽略的因素,而高架与轨道由于其独特的构筑方式,桥下空间越来越多的与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我国具有法定效力的规划编制层次之一,是城市规划调控城市土地开发和各项建设活动的直接依据。在《城乡规划法》、《物权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层面文件的出台
人行桥是人类建造的第一类桥梁,从最初为了满足跨越与交通的实用目的,后来又成为代表建造技术与材料进步的结晶,体现财富国力的象征,现如今成为许多城市展现艺术底蕴和人文关怀的
职业教育和学科教育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学校的建设量显著增加。实训类建筑作为职业教育学校区别与普通教育学校特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