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溶性糖被认为可以作为一种可替代能源物质,部分取代饲粮高淀粉谷物后能够提高奶牛乳脂率和乳脂产量,即改善奶牛的乳脂合成。而该作用可能与可溶性糖发酵后不降低瘤胃pH、增加丁酸产量及减少瘤胃中具有乳脂合成抑制作用的trans-10氢化中间产物形成有关。但目前可溶性糖对奶牛乳脂合成的影响效果有待进一步确定,而不同可溶性糖的瘤胃发酵模式在不同研究结果变异较大,可溶性糖对瘤胃脂肪酸代谢影响的直接研究极少,相关证据有待补充。为了进一步研究可溶性糖对奶牛乳脂合成的影响效果,探索可溶性糖影响乳脂合成的可能机制,本试验选用实验室前期体外试验筛选出的对瘤胃中trans-10脂肪酸生成抑制效果较好的蔗糖和促进丁酸生成效果较好的乳糖作为部分取代玉米的原料,通过12头泌乳期中国荷斯坦奶牛的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了用5%蔗糖、5%乳糖及2.5%蔗糖与2.5%乳糖的混合物(蔗乳糖)在奶牛饲粮干物质基础上等比例取代饲粮中的玉米后,对奶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特性、脂肪酸代谢及瘤胃内相关细菌丰度的影响。试验得到以下结果:1.用蔗糖、乳糖或二者的混合物取代饲粮5%的玉米对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泌乳量无显著影响(P>0.10),但有提高能量校正乳(P=0.084)和乳脂矫正乳(P=0.076)产量的趋势,提高效果以乳糖组最好,其次为蔗糖组和蔗乳糖混合组。可溶性糖取代玉米对乳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10),但有提高乳脂产量的趋势(P=0.052),这种提高趋势主要源于糖取代组较高的泌乳量和乳脂率数据。2.蔗糖、乳糖或蔗乳糖取代玉米不影响奶牛瘤胃pH值(P>0.10),但有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趋势(P=0.085)。糖取代玉米显著改变了瘤胃中单一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所有糖取代组均显著提高了丁酸的摩尔比例(P<0.05),降低了异丁酸的摩尔比例(P<0.05),而蔗糖和乳糖取代组也显著增加了戊酸的摩尔比例(P<0.05)。与对照组相比,糖取代玉米对瘤胃液中的乳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10),但有降低脂多糖浓度的趋势(P=0.088),而蔗糖取代玉米有降低瘤胃内氨态氮(P=0.086)的趋势。3.用蔗糖、乳糖及其混合物取代饲粮玉米显著影响了奶牛乳脂肪酸组成。其中,蔗糖取代玉米后C18:1trans-10和C18:1cis-9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短链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乳糖取代玉米显著增加了C18:3n-3(P<0.05)含量,并有增加C18:1trans-11(P=0.058)、降低CLAtrans-10,cis-12(P=0.094)含量的趋势。4.糖取代玉米对瘤胃脂肪酸组成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乳糖取代组显著增加了C13:0、C13:0anteiso和C17:0的含量(P<0.05),糖取代玉米均显著降低瘤胃液中C18:1trans-10、C18:2n-6和CLAtrans-10,cis-12的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OBCFA(P<0.05)。同时,乳糖组和蔗糖组还显著增加了瘤胃中trans-11与trans-10的比值。5.蔗糖和乳糖部分取代玉米不影响奶牛血浆中葡萄糖、胰岛素和尿素氮含量(P>0.10),但有增加血浆中β-羟丁酸(P=0.068)和游离脂肪酸浓度的趋势(P=0.096)。6.蔗糖和乳糖部分取代玉米不影响瘤胃液中B.hungate相对丰度(P>0.05),有增加B.fibrisolvens数量的趋势(P=0.060)。糖取代玉米显著降低了瘤胃液中S.bovis、M.elsdenii和P.acnes的数量(P<0.05)。各糖取代组之间,除乳糖组的M.elsdenii显著低于蔗乳组外(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用糖取代玉米没有对奶牛生产性能、乳脂率和乳脂产量产生显著性影响,但对乳脂组成有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与糖部分取代玉米后增加瘤胃丁酸和戊酸产量,却没有进一步降低瘤胃pH,同时又降低了瘤胃中trans-10脂肪酸含量、增加了trans-11脂肪酸有关。而糖取代玉米对奶牛乳中和瘤胃中trans-10和trans-11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可能与瘤胃中trans-10脂肪酸生成菌数量的减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