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骨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着重总结其MRI表现特点,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2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骨LCH的影像学资料,观察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特点,将MRI征象与X线平片和/或CT征象进行对比,分析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12例病人共19个病灶。X线平片和CT表现:非脊柱部位8个病灶均表现为溶骨性破坏,CT上2例可见线样硬化边;4例见死骨,X线平片上未显示;1例见条带状骨膜反应;2例病灶周围见骨质硬化;3例见软组织肿块;1例见软组织肿胀。脊柱部位11个病灶均位于椎体,9个病变椎体呈不同程度的扁平椎,轻度变扁者呈边缘不清的溶骨性破坏,最薄者呈钱币样。3例颅骨病灶和2例次脊柱病灶处于早期,其余病灶均为中期。MRI表现:非脊柱部位病灶:MR T1WI上,病灶呈低信号者3例次,中等信号者5例次,信号均较均匀。行T2WI检查者4例,均呈较均匀高信号。所有病灶在脂肪抑制序列上呈高信号。边缘低信号者3例,其中2例在CT上可见硬化边。病灶周围见骨髓水肿者5例次,在X平片和CT上均属于早、中期病变,其中2例病变周围在CT上可见骨质硬化区,1例见条状骨膜反应。软组织水肿6例,其中5例在CT未显示。在CT上破坏皮质累及骨外引起软组织肿块者3例次,在MRI上均可清楚显示。11例次病变椎体在T1WI上信号强度与肌肉类似,在T2WI上呈均匀略高信号。9例次呈不同程度的扁平椎,病变椎体上下方椎间盘信号强度均正常,21个椎间盘高度正常者9例次,增高者12例次,硬膜囊轻度受压3例次。结论骨LCH的影像学表现取决于病变部位及疾病分期。在早期,骨破坏侵袭性较强,呈虫噬状或穿透性,边缘模糊,穿透骨皮质可形成软组织肿块,可伴有层状骨膜反应和病理骨折。随着病变的进展,病灶边缘清楚,可形成膨胀样外观,骨膜反应减轻。病变进展到最后可完全愈合,或者因新生骨形成而出现硬化。MRI上骨LCH部位表现为骨髓置换,在T1WI上多呈中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信号较均匀。脂肪抑制像上病灶可见低信号边。病灶周围可见骨髓水肿,呈长T1长T2信号,与正常骨髓界限可清楚或不清楚,病灶邻近软组织可见肿胀。对于诊断骨LCH来讲,X线平片、CT和MRI各具优势和缺陷,不可相互取代。应综合分析各种影像学资料,并结合临床才能做出正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