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芬尼根守灵夜》乃一本“混沌之书”。本文分别从语言、叙述、时间、人物及主题等五个方面探讨了该小说“混沌”的文本世界里所潜伏的“隐形秩序”,分析了其形式与内容所共处的动态平衡状态。作为詹姆斯·乔易斯历经十七年打磨的盖棺之作,《芬尼根守灵夜》断句开头断句结尾,然而却首尾相衔,如同其它具有“循环性”的混沌系统一样,其本身具有一种能保持“动态平衡”的特性。不管其语言如何深渊莫测,其叙述如何支离破碎,其时间如何游弋不定,其人物如何幽灵一般扑朔迷离,其主题如何“赋格”一般若隐若现,该小说在其“混乱”的文本碎片下仍然蕴藏着一种隐形的“秩序”,即,一切的形式波动皆围绕着一个主题轴心,一切“历时”的变形皆依傍一个“共时”的原型,即使在“巴洛克式”的叙述旋涡里也有回旋不去的“旧痕”,即使在“非线形”的时间废墟里也能找到一种完美的“分形”,而那些仿佛愈行愈远不知所终的主题末了也只是一曲漫漫长夜里辗转反复的“赋格”。为了剖析其小说形式和内容的“混沌”之中所蕴涵的“平衡动态”,本文细分五章:第一章,“语言:‘空之道’”,第二章,“叙述:‘人神杂谈’”,第三章,“时间结构:‘原子里的亚当’”,第四章,“人物:‘他和她’”,第五章,“主题的赋格:‘失重的快乐’”,旨在证明乔易斯对这五个基本的小说要素的处理手法可谓匠心独运。这位一度几近失明的爱尔兰流亡作家用“黑夜”的语言,模仿“梦”的结构,跟随“无意识”的召唤,构筑了属于他的“混沌世界”。其间,尽管路径交错,情节纠缠,欲望交织,人物纷繁,但是他还是为这个“混沌世界”的造访者预先埋设了反复出现的线索,暗藏了可以打开这本“混沌之书”的钥匙。乔易斯凭借“艺术共时”咒语一般的力量,令“静”蛰伏于“动”之下,令“秩序”寄居于“混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