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掺杂ZnO稀磁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fl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世纪80年代巨磁电阻效应发现以来,磁性材料受到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自旋电子学这门学科也由此而逐渐形成,作为一种颇具物理内涵和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半导体材料,稀磁半导体已成为了自旋电子新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寻找具有室温铁磁性的稀磁半导体材料和解释铁磁性的产生根源是目前国际工作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ZnO是典型的Ⅱ-Ⅵ族宽带隙半导体材料,激子束缚能高达60meV,能够实现室温高紫外发光,并且相关理论预言ZnO基磁性半导体的居里温度达到室温以上;尤其是其具有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原料丰富、价廉无毒、易掺杂以获得磁性等诸多优点。因此,ZnO基稀磁半导体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并选取广义梯度近似(GGA)作为交换关联近似,计算了Ag掺杂纤锌矿ZnO及Ag-X(C或N)共掺杂ZnO的自旋能带结构、态密度、分波态密度、磁矩分布、电子布居、体系能量等,分析了Ag掺杂纤锌矿ZnO电子结构和磁学性质,并探讨了非金属元素(C或N)的引入对Ag掺杂纤锌矿ZnO的稀磁特性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Ag的掺入导致晶格常数稍有增大,这主要归因于Ag离子与Zn离子半径上的差别。Ag掺杂ZnO的能带和态密度均显示,Ag掺杂使其带隙减小,并且杂质Ag原子3d态电子在带隙中引入了新的杂质带,分析分波态密度发现该杂质带与O2p态有较强杂化作用。(2)Ag掺杂ZnO的带隙较纯纤锌矿ZnO减小,能带在费米面附近出现了完全自旋劈裂,出现了半金属铁磁性,是有利于100%自旋极化载流子的理想注入源,半金属能隙为0.11eV,磁矩主要来自Ag原子及周围O原子的p-d交换相互作用。(3)通过对不同几何构形的优化计算发现,Zn14O16Ag2体系中,随着掺杂原子对之间的距离由近及远,掺杂体系的总磁矩有着逐渐增大的趋势,说明当掺杂Ag原子之间的距离较近时不利于铁磁性的形成,而且当Ag原子之间的掺杂距离适宜时,可以得到半金属铁磁体,因此在实验上制备该材料时应采取一些措施避免Ag原子的团簇现象。(4)ZnO:Ag-X体系的研究表明:在ZnO:Ag-X体系中由于C、N两种高电负性元素的引入,使Ag3d态和O2p态电子之间的交换相互作用有所减弱,导致了磁性的小幅降低;N或C的引入可增加其铁磁稳定性,并通过理论预测得知C的引入可能使其居里温度达到室温以上。
其他文献
详细介绍了核级阀门样机设计制造的全过程。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占全部乳腺癌的10%~20%,是一种独特类型的乳腺肿瘤。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蛋白磷酸化过程在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过程中都有着重要作用。磷酸化过程的异常与现代很多疾病密切相关,例如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作为磷酸化以及去
在物理教育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必须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课程目标、内容等,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重点研究了学生在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尊重生命等几方面进
随着废热锅炉的新型设备的更替和使用,废热锅炉中的火管一直用渗铝的碳钢管作为换热管,新型废热锅炉中汽包和本体均由换热管束管进行换热捕硫。其中换热管渗铝是新型废热锅炉制
一、前言茂名30万t乙烯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八五”规划的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乙烯成品的需求量正不断地增加。为了使国有大中型企业
NF-κB信号通路是TNF激活的主要信号通路,总的来说,当TNF作用于细胞时,会引起细胞内三条信号通路。其中,NF-κB信号通路是体内主要的信号通路。三十年转瞬即逝,在全球众多实
通过对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设备发生的外壁腐蚀穿孔问题分析,以及烟气的组成、露点液体等的分析,阐明了设备低温露点腐蚀发生的原因、设备结构形式和工艺操作参数对露点腐